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17-03-21

港IT生外地實習 重知識更重溝通

  實習漸成為本港大學生的必修科,不少人更希望能離港實習。分別就讀科大及港大的工程學院4年級學生羅楷樂及陳家雋,去年暑假到上海的科企實習。

 

去年參與實習計劃的陳家雋及羅楷樂表示,實習期間公司有提供津貼,雖然數目不多,但所體會到的亦非金錢可相比。左起:羅楷樂、陳家雋、數碼港公眾使命總監湛家揚。

 

  兩人均參加了「數碼港數碼科技實習計劃」,去年6至8月到上海實習。

 

  羅楷樂在雲端服務供應商VMWare擔任軟件發展實習生,他起初亦有擔心文化差異、語言不通的情況,最後發覺這些擔憂都是過慮。實習期間在工作上亦沒有遇到太大困難,更曾與高層及同事一起打籃球,打成一片。「實習最後的兩星期,同期的7位實習生都須向高層進行演示,以爭取留下來做全職的機會。雖然我未有打算留在上海工作,但見到同事門非常落力準備,自己也盡全力做好。」

 

用語有別難適應 1人已獲聘書

 

  陳家雋在雲端軟件供應商Pivotal擔任助理客戶工程師。他表示,實習初期在語言溝通上有困難,較少與同事交流。「特別是講到一些技術用語,我們慣用英文表達,而內地同事則慣用中文,需要花時間適應。」雖然他未有落場應對客戶,但就發現溝通技巧真的很重要。「以往認為做軟件發展,技術知識是最重要,沒有想過溝通能力也同樣重要。」

 

  兩人都曾在本港的初創實習,也感到在初創及大企工作有分別。羅指大企運作有具體流程,較清楚每天工作內容,而初創則較「即食」,或會突然接到項目跟進;但就技術層面而言,兩者沒大差別,且遇到不懂的地方,同事也樂觀講解。

 

  踏入大學最後一個學期,二人均表示已開始找工作,希望尋找從事軟件開發的相關工作,不過就未有打算再到外地工作。而羅更透露,已獲得一間科企的聘書,「在上海實習時,學到與來自不同背景、文化的同事合作,亦不會抗拒到外地工作。」

 

先要態度好 須表現行業熱誠

 

近年不少科企都缺人才,透過與大學或機構合作聘請實習生,是吸納新血方法之一。

 

  別以為做IT的性格都較內向,只會在電腦前默默打編程碼,事實上,IT人也需面對不同客戶,與人溝通也是必要的技能。

 

  數碼港公眾使命總監湛家揚表示,申請實習計劃的應徵者需具備一定的解難及溝通能力等軟技巧,亦須表現自信,獨立思考及積極學習的態度:「透過面試,可得知應徵者的表達能力及談吐。」

 

  羅楷樂認為,有意聘請實習生的公司,對實習生在技術知識要求未必高,反而較看重態度,應徵者須表現出對工作及行業的熱誠。陳家雋認為應徵者要在面試前,亦需準備一些模擬問答,在面試時更能好好表現自己。

 

  湛家揚補充,過去兩年每年派10至20名學生向矽谷實習。今年將提供5至10個到矽谷實習職位,上海會有約30個,香港則有20至30個,實際數字會視乎參與的公司及學生的配對結果而定。去年就有71位學生參與計劃,當中有6成到初創實習,4成是到科企。

 

 

Source: 香港經濟日報

【你點睇】機場日前電腦系統故障,航班資料僅靠手寫白板,有旅客錯過航班感到失望,你認為機場處理手法是否妥當?► 立即投票

更多行政人員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實習生 #科研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