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18/12/2019

臺中的「第二語言」:當「民國學堂」風韻與貝聿銘在東海大學相遇

  有人說建築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第二語言,任何時期的建築,都是衡量這個國家和民族文明的尺規。一座城市亦然。從上個世紀50年代至今,已經先後有六位具「建築界的奧斯卡」之稱的「普立茲克」得獎大師,在臺灣這個小小的城市留下即將落成共七座激動人心的建築作品,這不僅在亞洲城市中絕無僅有,甚至在全世界也並不多見。居住在臺中的建築迷們與有榮焉。

 

路思義教堂與東海大學已有超過半世紀的相逢

 

  率先將台中建築藝術推向國際地位的,是半個多世紀前美籍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與知名建築師陳其寬共同設計的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由美國《時代雜誌》創辦人亨利・路思義先生(Mr. Henry R. Luce)為宣揚福音並紀念父親所捐建。

 

四片拋物雙曲面的「薄殼式」主墻,結構尤像一面風帆

當年建造中的路思義教堂

路思義堂正門

 

  1950年,建基於培植中國青年的一貫理想,臺灣熱心教育之人士以及基督徒倡導在臺灣創辦一所能自由尋求真理的學術園地,造就尊重歷史文化傳統,並擔負溝通中西文化任務,具有獨特眼光並能投入生活的人才,藉以延續基督教在華教育事業的優良傳承。他们在與紐約曾負責襄助過去在華十三所基督教大學興建之機構共同推動下,於1953年11月11日,時任美國副總統李察·尼克森(Richard Nixon ,1969 - 1974年第37任美國總統)親臨台中大度山,為這所命名為「東海大學」的校園主持奠基動土典禮。隨後貝聿銘、陳其寬、張肇康三位建築大家應邀負責校園規劃設計。自此,東海大學校園的藍圖在大師們手中徐徐展開并完美實現,為世人呈獻了非同凡響的「臺灣最美校園」。

 

古木濃蔭的文理大道縱貫整個校區

校總務處,庭園設計雅致

草木芳華,每個角度都是一首淡淡的詩

 

  東海大學的始建年代以及辦學理念,為其校園的建築風格打上時代烙印。主校區就分佈在文理大道兩旁,「民國學堂」風韻的校舍散發濃濃書卷味。筆直縱貫整個校區,格局大氣的文理大道古木濃蔭,宛如一條綠色隧道,雖極目遠望卻仍看不到盡頭。而低置的路燈,黃昏開始散發柔和燈光,更是將文理大道映襯得格外溫馨安靜。

 

濃濃書卷味的課室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青少年自殺率上升,如何分辨求助訊號?社工分享陪伴的重要性► 即睇

Jazz Up Your New Year

You May Also Like
#Art & Culture #東海大學 #文理大道 #文學院 #路思義堂 #路思義教堂 #亨利・路思義先生 #貝聿銘 #陳其寬 #張肇康 #建築設計 #建築
More on Art & Liv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