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熱話#港聞#中國#國際動態#政情#專欄#財金點評#開市Good Morning#專訪#滬港通#收息攻略#外匯#加密貨幣#比特幣現貨ETF
2023-11-28

【BIS會議】潘功勝:內地樓市波動對金融市場溢出效應有限,措施已漸見成效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出席香港金管局與國際結算銀行合辦的高級別會議時表示,中國持續推進城市化,城市新居民群體規模將不斷壯大,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依然龐大,相信房地產基本面保持穩建。

 

(Andrew攝)

 

內地樓市波動對金融市場溢出效應有限

 

  潘功勝在會議上回答有關內地房地產市場的問題,指於過去三十年中國房地產市場急促擴張,現時需求下降則是市場發展過程中必然要經歷的調整,長遠而言相關調整有利於中國經濟增長及可持續發展,但短期仍要持續監察,防止溢出性風險。但他認為,內地樓市的波動對金融市場溢出效應相信有限,當局已採取一系列措施,包括降低首付比例、下調房貸利率,以及鼓勵商業銀行與借貸人協商等,相關措施已漸見成效。

 

  他又指,銀行業一直遵循非常審慎的借貸政策,現時未償還房地產相關貸款達到53萬億元人民幣,佔內地銀行業整體貸款總額約23%,當中8%屬按揭貸款,處於較低水平,市場數據亦顯示樓市正趨向正常化發展。

 

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有望緩解

 

  被問到內地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潘功勝稱,與國際其他經濟體比較,中國政府的總債務處於中等偏低水平,截至去年年底,政府債務總額為60萬億元人民幣,約佔期內GDP的50%,其中中央政府債務佔GDP的21%,地方政府債務約為35萬億元人民幣。而據國際清結算銀行的數據,中國中國政府債務約佔GDP的78%,較發達經濟體的109%以及二十大工業國(G20)的94%為低,但略高於新興市場經濟體65%的平均水平。

 

  潘功勝指出,中國地方政府債務有兩大特點,一是大多債務為基建投資債券,具備有形資產作支撐;二是中國地區差異化巨大,大多政府債由中國發展較成熟的東部和中部省份發行,而面臨償債困難的只是西部、北部和東北等少數欠發達的省份。

 

  他指出,中央已限制償債困難的省份作舉新債投資,鼓勵金融機構以市場化、商業化原則與地方政府協商債務重組,相關措施將逐漸見效,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有望緩解。

 

中國CPI正逐步觸底回升 續實施穩健貨幣政策

 

(Andrew攝)

 

  潘功勝表示,中國經濟持續恢復向好、總體回升的態勢更趨明顯。前三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5.2%,預計全年能夠順利實現5%的經濟增長目標。他指出,過去一年來,多國面臨通脹居高不下的挑戰,但現時中國的CPI正逐步觸底回升,認為食品價格不會持續下跌,預計CPI將會溫和上行。

 

須更關注經濟結構調整及培育新增長點 經歷轉型之路

 

  潘功勝提到,今年以來,人行綜合運用多種政策工具,包括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降低政策利率,帶動貸款報價利率(LPR)等市場利率下行等。下一階段,人行將繼續實施穩健貨幣政策,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潘功勝指出,中國正在經歷經濟增長模式的轉型。傳統增長模式過度依賴基礎設施和房地產投資,固化結構性矛盾,損害增長的可持續性。中國必須更加關注經濟結構調整,培育新的增長點,認為是必須要經歷的轉型之路。展望未來,中國擁有創新能力強、市場廣闊、基礎設施完善、產業鏈完整以及人力資源豐富且質量高等優勢,加上前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效應逐步顯現,相信2024年及以後中國經濟將保持健康、可持續增長。

 

人行堅定維護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他又提到,香港在內地金融市場對外開放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已成為連接內地和國際金融市場的橋樑。人行會堅定維護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將不斷優化跨境人民幣業務政策體系,強化香港的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和風險管理中心功能,支持香港打造亞太地區金融科技樞紐和可持續金融中心,強調堅定支持香港的金融穩定。他相信,得益於上述突出優勢和良好的政策環境,加之香港人民的勤勉努力,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將不斷鞏固提升。

 

撰文:經濟通採訪組

 

沒有相關資料。

延伸閱讀

財經熱話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