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CUS】中國增長28年最弱 升市勿忘「苦日子」
中國去年第四季GDP增長一如市場預期續放緩至6.4%,為2009年第一季以來最慢,從而將2018年全年增速定格於6.6%,錄28年最差表現,惟成功保住「6.5%左右」目標。
中國2018年GDP增速定格於6.6%,錄28年最差表現。(iStock圖片)
隨著3月全國兩會大概率下調2019年增長目標至「6-6.5%」,預計今年增長進一步減速至6.3%,從中央到地方再到巨擘華為紛紛喊出造好過「苦日子」的準備,而政府即將面臨的第一項挑戰恐是農曆新年前後的失業潮。
不過,有危就有機,憧憬放水刺激、減稅降負、加碼基建、放鬆樓市調控下,加上侵侵最新聲稱「很可能會同中國達成協議」,政府能否成功以「借來的」的貨幣(放水)和緩衝(休戰)令中國經濟實現軟著陸?
慎防內地農曆新年前後現失業潮
中國上周率先揭盅的去年外貿數據,進出口意外於12月雙雙錄負增長已惹驚嚇。周一(21日)公布的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亦分別按年放緩1.3、1.2個百分點,基建投資增速更僅得3.8%,顯示內地經濟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出口全線失色。受限貸、限購壓制,商品房銷售面積雖勉強保得全年正增長,但就降至1.3%的四年最低;此外,汽車製造業工業增加值連錄6個月負增長。
經濟寒風陣陣,勢衝擊政治局「六大穩」之首的「穩就業」。摩根大通就警告,近期中國增長的最大風險是農曆新年前後的失業率上升。繼有報告指阿里、騰訊(00700)自2015年以來首次減少刊登招聘廣告後,華為教父任正非亦罕有提及裁員,直指「未來幾年,整個大形勢應該沒有想象中那麼樂觀,我們要有過苦日子的準備。」
據測算,若要維持GDP增速於6.4%左右,內地今年需新增就業1100萬-1200萬,可謂壓力不小。下行壓力全面累積的背景下,考驗維穩政策執行力。
人行資產負債規模重回全球之首
除了預期存準率將在未來三季度逐季調降50基點,以釋放更多廉價中長期資金來鼓勵投資外,自上周以來,發改委、財政部、工信部、人社部、商務部等密集舉行聯合發布會,預告將有更多擴大內需、鼓勵投資的措施將出台。
有鑑於此,去年10月即斷言「中國股市最壞情況已過」的德銀財富管理首席投資官Christian Nolting及亞太區首席投資官Tuan Huynh最新稱,今年A股將引領亞洲(日本除外)股市上漲,中國公司的盈利增長可能達高個位數或低雙位數。
LGT銀行駐香港首席投資策略師Stefan Hofer則指,現在正是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截至周一半日收市,創業板指漲近1%,深成指漲0.8%,滬指漲近0.7%;而至去年10月谷底反彈逾三成的騰訊早市亦突破340元。
然而,此輪由央媽放水及貿戰休兵護航的升市會否一直持續?就前者而言,一項不容忽視的數據是,截至去年底,人民銀行超越歐洲央行,重回全球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之首;就後者而言,被譽為「華爾街最佳亞洲專家之一」的耶魯高級研究員羅奇直言中美只會達成「疲弱協議」,換言之,貿戰未來恐隨時再升級。
由此看,2019無論順境逆境,隨時做好過「苦日子」的心理準備。
撰文:俞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