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熱話#港聞#中國#國際動態#政情#專欄#財金點評#開市Good Morning#專訪#滬港通#收息攻略#外匯#加密貨幣#救市#今日焦點股
2016-12-05

【她們的時代】屠呦呦: 蒿草青青,拯救百萬生靈

  傳道者說:「凡事都是虛空。」對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屠呦呦來說,概莫如是。這位被戲稱為「三無」--無博士學位、無海外留學背景、無院士頭銜的科學家,一生視名利、榮華如同虛空,卻憑從其貌不揚的黃花蒿中分離的抗瘧單體「青蒿素」,拯救百萬生靈,並最終於85歲高齡成為首位榮獲諾貝爾獎的中國女性。
 

屠呦呦在諾獎頒獎典禮上指:「青蒿素是傳統中醫藥送給世界人民的禮物」。

  
源於支援北越秘密項目
 
  屠呦呦生於1930年的寧波,身為名門望族之後的屠呦呦的父親,欣喜地以《詩經》「呦呦鹿鳴,食野之蒿。蒿草青青,報之春暉」,為這個家中唯一的女孩命名,冥冥之中注定了她與青蒿的不解之緣。
 
  16歲那年,屠呦呦不幸染上肺結核,歷經兩年多的治療調理方才好轉。這段經歷,促使21歲的她考入北京醫學院(現北京大學醫學部)藥學系,專攻乏人問津的生藥學。大學畢業後,她於衛生部直屬的中醫研究院(現中國中醫研究院)工作至今。
 
  說起屠呦呦與青蒿素的淵源,不得不提到文革時的一段秘辛。時值上世紀60年代越戰,在中國的重要盟友北越和中國的南方地區,瘧疾肆虐,當時常用的藥物因抗藥性而漸失效,北越士兵死於瘧疾的比例甚至高於戰爭死亡率,尋求一種新的有效藥物成為緊逼任務。如同當時大多以數字命名的神秘項目一樣,「523項目(因啟動日期1967年5月23日)」應運而生。
 
  由於文革將很多有留洋背景的專家打入冷宮,項目一直沒有甚麼進展。或許是命運的安排,1969年,項目落到了當時名不見經傳的屠呦呦頭上。
   
古籍啟發,成突破關鍵
 
  承擔523項目之初,39歲的屠呦呦前往海南島,親眼目睹瘧疾給當地居民帶來的痛苦。但研究開始並不順利,屠呦呦用了兩年多時間篩選了上百品種的中藥,都沒有理想進展。
 
  直到1971年下半年,她重讀1600多年前的中醫藥典籍《肘後備急方》,其中提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意識到自己之前採用的煮青蒿的方法可能破壞了有效成分,而改為以沸點僅35攝氏度的乙醚溶劑進行提取,終於得到青蒿素的原始樣本「醚中干」,並最終從中分離出活性成分,並命名為「青蒿素II」。
 
  不過,這種白色的針狀結晶經臨床動物毒性實驗表現出明顯的心髒毒性,能否廣泛用於治療存疑,為了測試,屠呦呦決定親身試服。幾經周折和改良,最終提取出穩定有效的單體,並正式命名為「青蒿素」。
 
  不可否認,屠呦呦是發現和提取有效抗瘧的青蒿素的關鍵角色,但她直到55歲,才從中藥研究所的副研究員「轉正」,幾次被提名參評院士均未當選。屠呦呦的獲獎,觸發中國媒體及公眾對中國院士制度的檢討,她亦寄語指「要為年輕人創造新的科研激勵機制」。
 
中醫中藥走向世界的榮譽
 
  如同屠呦呦在諾獎頒獎典禮上所言,「青蒿素是傳統中醫藥送給世界人民的禮物,……獲獎是中國科學事業、中醫中藥走向世界的一個榮譽。」瘧疾,這一被世衛列為與愛滋、癌症齊名的世界三大死亡疾病的人類大敵,終因青蒿素的問世,令每年百萬人免於死亡。
 
  但她也強調:「凡是過去,皆為序曲。」目前,包括柬埔寨、老撾、緬甸、泰國、越南和非洲少數地區的瘧原蟲對於青蒿素和其他抗瘧藥物均已發現抗藥性,這些情況都是「嚴重的警示」。
    

文:俞瑾 圖:CNS

#她們的時代#屠呦呦

相關資料 - 

她們的時代

異動股

03669

永達汽車

2.050

異動股

03070

平安香港高息

30.080

異動股

02846

安碩滬深三百

28.020

備註︰

報價延遲最少15分鐘,資料更新時間為 15/11/2024 17:59

沒有相關資料。

延伸閱讀

國際動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傾力救市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