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指
  • 19,883
  • +162
  •  大市成交 1,273億
  • 期指(夜)
  • 19,895
  • -1
  • 高水12
  • 國指
  • 7,214
  • +70
  • 紅籌
  • 3,721
  • +48
  • 科指
  • 4,458
  • +14
  • 上證
  • 3,351
  • -17
  •  成交 6,231億
19/12/2024 13:30

【回顧展望-共渡時艱】零售短期未復常,學者倡拓國際性盛事

  《經濟通通訊社記者許英略19日報道》就零售銷售貨值佔本地生產總值約兩成比例而言,本港零售不振對經濟影響顯著。及至今年首10個月,零售銷售貨值約3122﹒9億元,按年跌7%。就算估算今年11、12月均達363億元零售銷售貨值,即以過去3年12月最高數值估算,總計全年仍未曾回復至2018、19年4000億元水平。 *年內力推盛事經濟,重啟一簽多行*   零售銷售貨值統計範圍包括本地消費者及訪港旅客,於是私人消費開支及旅遊業就成為零售表現側面引證。不過,過去兩季私人消費開支均告下跌。對外而言,年內政府積極推出不同「概念」去刺激市民與旅客消費,繼於去年9月開展「香港夜繽紛」推動夜市,今年年初更一改口號升級為「18區日夜都繽紛」,活動包攬打卡位、各式各樣市集、無人機表演等。政府亦於年初成立跨部門「盛事統籌協調組」,力谷盛事經濟,惟有報道統計年初至11月217項盛事中,略含「水分」,部分規模小、經濟效益受限。   另一方面,為進一步吸納內地旅客,首先自2007年後,分別於今年3月、5月對內地城市開放「個人遊」計劃,所新增的10個城市大多位處內陸,計劃目前已在內地59個城市推行,涵蓋全國所有省會城市。前任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說,於今年第三季,該10個城市的訪港旅客超過14﹒3萬人,按年上升約16﹒3%。其次,時隔9年,於今年12月恢復及擴展深圳「一簽多行」安排,政府發言人指出,合資格獲簽注的深圳居民將增至過千萬名。「一簽多行」於2009年首推,但由於衍生水貨客問題,遂2015年改為「一周一行」。 *文體旅局突換馬,本地零售受制多重結構問題*   政府內外出招刺激旅業,以拉動零售銷售及整體經濟,偏偏上行卻未能下效,特首李家超於10月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時就點名楊潤雄,促交《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不出2個月,於12月5日,楊潤雄就根據行政長官李家超建議,被國務院免去其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一職,由羅淑佩接任,首任文體旅局長任期白駒過隙。縱觀楊潤雄在位期間,被形容為「甩轆」不為過,包括MIRROR演唱會有大型屏幕下墮而導致舞蹈員嚴重受傷、郵輪碼頭交通配套不足、美斯訪港失場、無人機表現多次未能舉行等。   歸根究底,零售與市民生活、旅業意息息相關之餘,亦對息口、匯率敏感。市場普遍認為本港零售業面對樽頸,如內地經濟不景氣,高利率加上強港元,促使港人北上消費;內部股市、樓市不景氣,負資產宗數上升亦影響消費意欲;內地或外來旅客購奢侈品比例減少,且消費模式由門店改變為以網購為主,恰巧內地配電商平台大舉攻港宣傳及開展業務,零售業不免與經濟一同受到顯著衝擊。   因此,若說明年零售回升,相信要在前加上「祝福」兩字,皆因機構不甚樂觀,僅有低單位數增幅。總商會估算來年零售銷售料增長2%,較今年預測下跌6﹒9%好轉。總商會經濟師馮凱盈指出,零售數據可見開始回穩,展望明年會有全運會等大型活動,吸引旅客訪港,而面對市民外遊或北上消費的結構性轉變,她指業界有應對措施,因此料明年零售市況回升。不過,零售業人力未及回復,加上港人北上消費趨勢的結構性轉變,零售數字短期內未可「復常」,但現時政府已採取措施吸引旅客,預期之後數年數字會繼續向上,現階段持回穩觀望態度。 *學者:啟德體育園5萬座位,起碼多了一個適當場合舉辦活動*   浸會大學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接受《經濟通》訪問時形容,本港零售正處於「融合」階段,主要是中、港融合。其中,較多非理性消費、消費額較高的的年輕人離港消費,令本地消費額會減少;內地網購、嚴打水貨、較以往更容易購入奢侈品等因素,亦減低了內地居民來香港購物意義。   細分零售銷貨價值,麥萃才指出,本地消費約佔八、九成,遊客消費則約佔一成多,而現時訪港旅客人次尚未回復至2018年水平;整體的人均消費金額,不論過夜、非過夜客,皆有不同程度下跌。據政府統計處數字顯示,就算去年疫後復常與經濟反彈下,訪港旅客錄得約3400萬人,仍顯著低於2018、19年分別6515萬、5591萬人水平;去年過夜旅客及不過夜旅客消費開支分別約1191、222億元,較2019年分別下跌14%、65%。但值得留意的是,旅遊業的增加價值佔本地生產總值的百分比由前年的0﹒4%上升至2﹒6%,或許歸因於政府近年力推盛事。   麥萃才相信,政府會繼續大力推動盛事經濟,除本地市民參與以外,海外旅客來港參與盛事亦有助服務業輸出,且內部不需動用大量資源,「是別人帶著錢進來香港消費」。他亦指出,特定盛事最好是國際性盛事,亦可吸引高端,例如高消費的過夜旅客,例如演唱會,通常於晚上開場,至晚上11時許散場,觀眾亦可能選擇在港宵夜及留宿,整體上要視乎「搞的盛事有多『盛事』」。   啟德體育園現正如火如荼進行測試賽,料於明年首季開幕,麥萃才指出,體育園一定會利好盛事經濟,因為相較以往紅磡體育館、亞博只能容納1萬至2萬多名觀眾,體育園可容納5萬名觀眾,起碼多了一個適當場合舉辦活動,由於國際性的演唱會要收支平衡,最低限度要數萬個座位場地才有利可圖,亦有利贊助商將品牌折射至國際。   對於近期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人事調動,會否影響整體香港旅遊業,甚至零售業轉型,麥萃才則認為不會有所影響,因為政府有既定政策,整體支援香港經濟方向仍是一致,僅換馬後,可能會有些微調。他認為,新任局長曾任職旅遊事務副專員,相信亦對於旅遊業發展有一定優勢。 *長途客上升會利好零售*   雖然預期對外旅遊業GDP佔比上升,但麥萃才不預期有顯著升幅。而內部面對零售業轉型,例如市民消費模式網購習慣與環球產業鏈的改變,麥萃才反問,以往零售集中銷售方式是否需要改變,香港或許可以透過將公司「出海」,讓本地銷售變為國際性銷售。此外,他亦建議內部考慮發展本土紀念品產業等。麥萃才指出,本港零售整體基本面,例如日常消費穩定,僅奢侈品變動較大,加上機場「三跑」開通,有利長途客量上升,一旦運力恢復後,對本港零售將有正面幫助。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

備註︰

即時報價更新時間為 23/12/2024 17:59

港股即時基本市場行情由香港交易所提供; 香港交易所指定免費發放即時基本市場行情的網站

權證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回顧24 展望25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