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17/06/2016

台灣年輕人的車諾比探訪

  《那年春天,在車諾比》是法國插圖畫家在切爾諾貝爾核爆20周年,到切爾諾貝爾訪問的記實畫冊。到30週年前夕,一群台灣年輕人出於對切爾諾貝爾的好奇及高度的求知慾,親自拜訪切爾諾貝爾,帶回第一手的攝影和訪談資料。

 

  冒著輻射的風險,年輕人走入當年的衛星市鎮、現在則被稱為鬼城的普里皮亞特(Pripyat),看見生態蓬勃發展的野生動物森林;他們向烏克蘭政府申請核准進入核電廠,再次見證當年事故的發生始末;他們更有幸訪問到首批當年被政府強制撤離、卻不顧政府禁令返回管制區居住的「回歸者」……。一篇篇精彩動人的故事、震撼人心的照片,比起在google鍵入「切爾諾貝爾」或台灣譯成之「車諾比」所能找到的防毒面具、廢墟景況,這些台灣青年親眼看見的切爾諾貝爾,顯然與一般人印象中的大不相同。

 

  30年,是當初爆炸所釋放出的核銫-137 的輻射半衰期,半衰期的意思是這些放射性物質濃度經30年已降低到原本的一半。30年,是當初被迫撤離人民的半個人生,也多多少少降低了這群年輕人前往切爾諾貝爾禁區的戒心。奇妙的是,切爾諾貝爾同時賦予世人兩種截然不同的觀感:它是遭受核能浩劫後會孕育出變種畸形生物的禁忌之地;它也是大自然強大修復功能的實例,證明即使人類對土地做出了不當的利用,造物也不會就此棄守,大地終將再度擁有生機。

 

  30年過去,當年的廢村重新被大地接收,變成野生動植物的天堂,看起來似乎生機盎然,部分區域甚至能再度供人居住;但請別忘記,在這之前,人們花了多大的時間及物力成本,才將災損控制在最低限度的範圍。

 

  他們新出了本書,書名是《半衰期:車諾比核災30周年紀實》。

 

  「車諾比核災30 周年紀實」團隊的成員分別在國外留學或工作,因緣際會下湊在一起,決定放下學業與工作,自費親往台灣譯為車諾比的「切爾諾貝爾」探訪。

 

  探訪共兩次。2015年5月,蔣雅郁、陳怡君、蕭煒馨、黃可秀四人第一次出發前往切爾諾貝爾,因為整團只有四個女孩,讓當地導遊嘖嘖稱奇。導遊說這是他接待的唯一一團全部都是女生,很大膽。原本以為只會在核電廠外圍拍拍照、打打卡,沒想到卻走進了核電廠,走過長長的黃金廊道,甚至參觀了控制室。

 

  同年9月,第二次出發前往切爾諾貝爾,這次的成員是蔣雅郁、蕭煒馨、陳怡文、賴韋宏與黃獻永,一行五人,再度進入切爾諾貝爾管制區內,更參訪基輔市區的切爾諾貝爾博物館蒐集資料。這次的旅行,和上次部分重疊、也略有不同,他們在管制區內吃了野生蘋果與葡萄,拜訪了三位回歸者。

 

  在兩次的切爾諾貝爾旅行中,他們經歷了許多認知衝擊,顛覆了對管制區與輻射的想像。這個歷史事件讓他們從旁觀者的角度,以七位不同的背景跟立場,描繪出30年後切爾諾貝爾不同的紀實切面,伴隨著這30年間發生的各項變化,不斷反覆辯證他們所看見的真相剪影;或許它就不會再是一個以訛傳訛的謎,而可以與我們的生活經驗結合,在每次判斷能源與社會議題時,更能清楚知道自己反對或贊成使用核能的理由,不再拒絕思考複雜的問題,且重新認識恐懼的原因。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半衰期:車諾比核災30周年紀實》

作者: 車諾比核災30周年紀實團隊 

由   引號文創工作室 出版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2024年國際外交上,誰是最大贏家?誰是最大輸家?► 立即投票

Festive Cheer is in the air

You May Also Like
#Reading
More on Art & Liv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