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3/2018
對生命失去熱情,等於那時候就死去了
今天介紹法國作家羅曼‧羅蘭的一段話:
「大部分人在二、三十歲上就死去了,因為過了這個年齡,他們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後的餘生則是在模仿自己中度過,日復一日,更機械,更裝腔作勢地重複他們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所愛所恨。」
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生於1866年,1944年去世。法國著名作家、音樂評論家,為1915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他最著名的小說,是十卷本長篇小說《約翰‧克利斯朵夫》,描寫一個人的奮鬥,來對抗現實社會一系列矛盾衝突。亦寫下了3部他心目中「英雄」傳記:《貝多芬傳》(1903年),《米開朗琪羅傳》(1906年),《托爾斯泰傳》(1911年)。
前面所引的一段話,是對大部分人的人生的主要概括。他們自上學到開展自己的事業,到二、三十歲就固定了自己的事業、婚姻、家庭的人生模式。這以後,就是在模仿自己中度過,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機械地,甚至裝腔作勢地過日子。
顯然,這種二、三十歲就固定了的人生,等於那時候就死去了,沒有新的開展,新的出發。但其實人生還有許多路要走,還可以有另一個人生,無論職業、愛情、家庭、朋友圈,都可以是另一個春天。
【你點睇】陳美寶、羅淑佩分別被任命為運物局及文體旅局局長,你是否認同新任命有助香港鞏固物流樞紐地位及促進旅遊經濟?►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