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7/07/2018

「後真相時代」如何自處

  自從《牛津英語詞典》將「後真相」,Post-truth,選為2016年的年度詞彙之後,「後真相」這個詞語就大行其道了。

 

  「後真相」即不是真相,即沒有真相。在網絡時代,由於人人都可以在社交媒體發放未經查證的消息,網絡覆蓋全球,造就人人都有權發佈消息和意見的空間,一種普遍現象就是許多人都以個人情感與信念去選擇網絡的「同溫層」,並「製造」或相信一些符合自己期待的消息,代替相信現實,或有根據的報道。而同溫層的網民又分享有關消息,廣泛流播。

 

  主流媒體為了競爭、為了不甘報導落後於其他媒體,往往未經查證就轉述了網絡這些沒有查證的消息,其後又因為被揭破報導虛假,而造成主流媒體日益不被信任。

 

  後真相是「訴諸情感與個人信念比客觀事實更重要」;後真相政治是顛覆「事實勝於雄辯」的真理,變成「雄辯勝於事實」,意見重於事實,立場決定是非;人們把情感和感覺放在首位,證據、事實和真相淪為次要,甚至毫不重要;政治人物說謊,不再是為了瞞騙,而是鞏固目標群眾的偏見,換取共鳴與支持。

 

  怎樣應付這個後真相時代?有人提出主流傳媒不應輕易轉刊未經查證的消息,有人提議應該停止看網絡消息,只看有公信力的主流媒體。但這些都不是辦法。最近有了一本書《後真相時代》出版,副題是:「當真相被操弄、利用,我們該如何看?如何聽?如何思考?」最主要的意義就是:在「後真相時代」我們應如何自處。

 

  《後真相時代》的作者海特.麥當納( Hector Macdonald),是商業說故事專家,同時也是策略傳播顧問,為世界頂尖企業領導者提供諮詢服務。這本在今年三月才出版的英文原著,書名不是「後真相」,而是「真相:每個故事的多面相如何塑造我們的真實」(《TRUTH: How the Many Sides to Every Story Shape Our Reality》)。因此,它不只是針對後真相即沒有真相的時代而寫的作品,不是針對未經查證的虛假報導,而是用無數例證,指出所有的事實陳述,從來就有許多面相,因此我們要怎樣去排除誤導的陳述,選擇最值得相信的真相。

 

  美國一位讀者讀完這本書後說:「即使敘述的是『真相』,人們也有辦法把它扭轉成對自己最有利的面貌,好達到某些目標,而這些目標可能跟我們大部分人的最大利益背道而馳。當我意識到這一點時,我整個心涼了一大截。讀完這本書之後,我可以確定的一件『真相』就是,唯一能夠決定哪些資訊、決策和選擇是對我們有利的,那個人就是你自己!」另一位讀者說,「如果你喜歡生活在充滿確認偏見的世界,那麼你不會喜歡這本書。如果你願意理解事實,以及不同立場的人如何使用同一個真相的不同面向來影響眾人的觀點,你會覺得這是一次非常有趣的閱讀體驗。」

 

  作者在序言中說:「表述真相有很多種方式,並不是每種方式都一樣誠實。大部分議題都具有多重真相,我們可以選擇傳達其中一個,而我們的選擇會發揮影響力,左右身邊的人對某項議題的認知與反應。我們可以善用真相來號召他人、激發行動,也可以濫用真相,故意誤導他人。」

 

無人駕駛汽車的例子

 

  在《後真相時代》一書中,用大量事例說明事物有多種面相,其中提到無人駕駛汽車的例子。

 

  Google 早已著手研發無人駕駛汽車,特斯拉(Tesla)和各大汽車公司也都有自己的一套計劃。無人車被廣泛使用,似乎會是不遠將來的事。

 

  如果政府要為無人車行駛立法,立法機關須徵詢各方面的意見,他們聽到的,可能有不同的矛盾看法:

 

  經濟學家會說:無人車會是龐大的新興產業,可以促進科技發展與消費者需求,進而推動經濟成長。

 

  工會代表會說:無人車不需要人來駕駛,陸路運輸業與的士行業將會有上百萬人失業。

 

  環保人士會說:無人車自動接送乘客,買車的人會愈來愈少,這樣就能解決交通壅塞、能源消耗、資源消耗的問題。

 

  交通安全專家會說:每年約有一百三十萬人死於道路意外,而且大部分意外事故都是因為人為疏失。雖然軟體故障或環境感知功能也可能失常,無人車也會出意外,但還是比人操控更有安全保障。

 

  政治人物會說:比起新冒出來的問題,人民還是比較能容忍存在已久的問題。萬一自駕系統出狀況,在大街上造成幾百人死亡,就算死亡人數比過去的人駕駛汽車的紀錄低,政治上也絕對不容發生這種災難。

 

  保險業者會說:未來汽車保險必須轉型,從針對人為疏失替個別駕駛人投保,變成針對技術故障替製造商投保。保險業很可能會經歷一陣混亂期。

 

  此外,城市規劃師、商界領袖、資訊安全專家、道德思想家都有不同意見,而且都是事實。不過都只是真相的其中一個面相。如果你被民調問到,或身為立法人士,應作怎樣的抉擇?

 

不需要害怕「矛盾真相」

 

  網路時代,資訊唾手可得,大多數人卻寧願窩在舒適圈裏,看著與自己立場相同的新聞,或是輕易就相信了從網路看到、從旁人聽來的種種故事。然後又將這些事件以非黑即白的方式,輕易地評斷。

 

  然而在任何事件、場景、故事中,都存在著「矛盾真相」──廣告行銷者、消費者、企業領袖、政治人物或一般市民,談論事情時都會從真相的多元面貌中抽出對自己有利的部分,來影響你的態度和行為,進而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真相運作機制,早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了你的選擇。

 

  唯有了解這一層思維模式,我們才能更有智慧地消化訊息,而不是在「毫無選擇」的情況下淪為病毒行銷的一部分。

 

  我們不需要害怕「矛盾真相」,而是應該提防居心叵測、利用真相的誤導者。你應該怎樣判別帶有誤導成份「事實陳述」?

 

  《後真相時代》提供了一個「誤導真相檢核表」,提出你可以思考的以下問題:

 

×我看到的這段敘述是真的嗎?

 

×它會改變我對事物的看法嗎?

 

×它可能影響我的行為嗎?

 

×提出這敘述的人有沒有意圖?這段敘述能幫助他們達到自己的目的嗎?

 

×他們有可能省略掉某些事實嗎?

 

×他們提出的證據可靠嗎?

 

×同樣的事實或數據,可能用其他方式來表述嗎?若換個方式,意義會不會改變?

 

×這段敘述的立論根據,有道德、金錢價值的主觀判斷嗎?

 

  社會本來就是靠著各種真相、觀點互相影響,才會不斷進步。學習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去思考、去溝通,我們就有機會改變世界。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後真相時代》

作者:海特.麥當納 

由  三采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rthk.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第九屆「傳媒轉型大獎」請投etnet經濟通一票! ► 立即行動

Fall in Fall

You May Also Like
#Reading #後真相 #真相 #網絡時代 #社交媒體 #未經查證消息 #後真相時代 #海特.麥當納 #同溫層
More on Art & Liv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大國博弈
傾力救市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