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1/2020
在拍賣行業,做奸商都要有點常識
最近一位讀者跟我說,上一期的文章上載之後,北京那一間網拍公司即時將「北宋耀州窰刻牡丹紋盤」撤拍。他還取笑我道:「阻人發達,慘過殺人父母!」我只是一個每星期打打咀炮的鍵盤口水佬,何來這麽大的影響力,令到一件拍品撤拍,實情是現在大部分買家都不傻,一眼假的東西已很難騙人。
據我自己的不科學統計,在市場上出現的古董文物,十之八九是贋品。這些贋品在市場上善價而沽,買家大部分是國寶幫中人,或是心存僥倖的民間收藏家,亦有一些流入拍賣市場,買家是心術不正、意圖騙財的拍賣行業從業員,其中大部分是拍賣公司的高管或老闆。
任何普通人想將一件贋品送拍,我認為有一點妙想天開,因為正規的拍賣公司有專家把關,贋品幾乎没有可能登上拍賣目錄,偶然有一兩件漏網之魚,我相信只是專家的無心之失;將贋品送去不正規的拍賣公司拍賣,更是絕不可能的事。我說白一點,不正規的拍賣公司的皮費絕對不輕,搞一場有點規模的拍賣會動輙花費數百萬元,如果只靠佣金收入,十間拍賣公司起碼有八九間關門大吉,這些拍賣公司賺的主要不是佣金,而是自家的貨拍出後的利潤!
拍賣公司的角色是中介人、經紀,主要利潤來自拍品拍出後買賣雙方支付的佣金。可想而知,如果大部分拍品流拍,不收前期費用的拍賣公司便會血本無歸,因此各出奇謀,務求成績亮麗,假拍便乘機而起,最近出現的次數亦愈來愈多。拍賣自家贋品的拍假亦時有發生,拍賣會可謂陷阱處處,不熟行情但心口掛個「勇」字的買家,說得誇張一點:很容易死無葬身之地!
拍賣公司拍賣自家的貨是不道德,但不犯法。不犯法當然就很多人去做,因為大利當前。我大膽假設,一部分二三線拍賣公司舉辦的拍賣會的拍品,不少於三份之一是自家的貨,其中當然有「高仿」。
最近一個行家跟我說,香港某某行家買了一間大陸一線拍賣公司香港的經營權,問我知不知道。我答一早知道啦,那間拍賣公司其中一個老闆還跟我說如果有興趣可以一齊玩。「一齊玩」這三個字除了可圈可點,亦比較文雅、含蓄,因為他没有開宗明義叫我同流合污!
花錢買一間大陸拍賣公司的香港經營權,當然是想借助母公司的商譽,吸引不知底蘊的買家、賣家,亦同時令到自家的貨輕易上拍,不用仰其他拍賣行的鼻息,但如果幕後老闆心術不正,到頭來只會徒勞無功,因為大部分買家的眼睛是雪亮的。
我之前講過,這家拍賣公司其中一個老闆曾經將一件假的青銅佛像送去一間關係友好的大陸拍賣公司的香港分公司拍賣,目的是製造假的成交記錄,方便將來在自家的拍賣公司拍賣。這事傳遍整個古董拍賣行業,令到他不敢放肆,一直不敢將假的青銅佛像上拍。其實,類此的事在拍賣行業為數不少,我不多講,只是以免自己横屍街頭。
拍賣行業有幾黑暗,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我從來不是拍賣會的常客,其中一個原因是阮囊羞澀,另外一個原因是我不知道的内幕太多,而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喜歡的東西,私人買賣市場常有供應,因此我用不著花費龐大的佣金搶拍一些既不是成化雞缸杯或宋代汝窰那麽珍稀的古董文物。
愈扯愈遠了。最近一個行家給我看一件古代青銅器,還強調器底都有銘文!很多造假者最常犯的毛病是惟恐你不信而畫蛇添足。蓋底丶器内底部鑄有銘文的商丶周青銅器我見得多,器底都有銘文的我没有見過。瓷器亦同樣有造假者畫蛇添足的事,最常見的是無中生有的乾隆御題字、御題詩。乾隆固然是手多多的皇帝,最喜歡在書畫丶瓷器等等上面題字、題詩,但這些真迹大部分藏於兩岸故宮博物院,流落民間的少之又少,大部分亦有記錄可追查。横空出世的乾隆題字、題詩的古董文物,明眼人看一眼不倫不類的題字、題詩便知是偽託。題字、題詩是假,器物當然是假。造假者丶奸商自以為聰明,其實是没有常識,弄巧反拙!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