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9/2021
一件汝窯奩真品出現鄉間小拍賣行的機率是多少?寧願錯過,不要買錯!
一件古董文物是真是假,存在客觀標準,不為買家的主觀願望而改變。這個顯淺的道理,卻成為很多搞收藏或炒賣古董文物失敗的人認知的盲點。這類人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一廂情願。一廂情願的意思,就是自以為懂、自以為自己看中的古董文物,一定是真,不接受其他人的意見。
搞收藏或炒賣古董文物失敗的人都是固執己見的人。跟這類人討論一件古董文物屬真屬假因此是浪費唇舌之舉,很多時還弄至不歡而散。子曰;「不可以與言而與之言,失言!」在古董文物收藏圈,多言雖不至於賈禍,但肯定得失不少人。最近幾年,我除了偶爾在文章裏對看不順眼的事批評幾句、月旦一些如丘小君之類的人物之外,對私人的藏品,我已盡量不評論、不給意見。
最近英國林肯郡一間小型拍賣行Stamford Auction Rooms,拍賣一隻青瓷三足爐。拍賣行不識汝窯奩(粤音唸:簾),誤以為拍品是一件非常普通的青瓷花瓶,因此給出一個500-800英鎊非常低的估價。
北宋汝窯奩的傳世品只有三例,分別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美國辛辛那提美術館、英國大英博物館。
如此一件汝窯奩,不論真假,吸引到一大班意圖食仙丹的炒家,是可以斷言的。最終汝窯奩的落槌價是320,000英鎊。買家究竟是食了一粒超巨型仙丹,還是吃了砒霜呢,似乎只有「汝窯權威」康蕊君Regina Krahl才說得準!
不久之前,康蕊君鑑定一件由德國一間私人博物館收藏的疑似汝窯洗。此洗經她一槌定音之後,便成為最新一件傳世北宋汝窯器!我認為Stamford Auction Rooms非常失策。如果拍賣前找康蕊君寫一篇文章,肯定拍品是北宋汝窯奩,落槌價肯定超過1,000萬英鎊。當然,Stamford Auction Rooms不是大行蘇富比,請不請得動康蕊君,另作別論。
上述三間博物館的汝窯奩的釉都沒有好像拍品一樣開大片。以我的記憶所及,傳世的、少於100件的北宋汝窯器的釉面開片是有的,但沒有一件是開大片。那麽,是否可以憑這一點異常,就可以判斷拍品是一件仿品?我認為就算不能一口咬定它是仿品,也應將它列為「存疑」。
賣假貨和玩假貨的人時常掛在口邊的一句說話是:你沒有見過的並不等如歷史上不存在!這句說話聽起來好像言之成理,但其實是一種悖論Paradox。
無論是哪一種古董文物,總有客觀標準和時代特徵。一件古董文物偏離了客觀標準;顯現的特徵與所屬的時代不符,便應把它視為仿品。古董文物鑑定是一種嚴謹的學問,不應得過且過,否則便是自欺欺人。
一般人看到拍品的成交價,無不嘩然。有人大嘆走寶,哭喪著臉說損失了最少一億港元的未來收入;有人卻唱反調,冷嘲熱諷買家以400多萬港元(連佣)買了一件垃圾。持這種態度的人以行家居多。
一件汝窯奩真品出現於英國一間鄉間小拍賣行的機率是多少?
我認為是零!換句話說,除非由北宋到現在,全部經手汝窯奩的人都走漏眼,把它看成贗品,它才會出現於英國一間鄉間小拍賣行。或者有人說,它可能是最近才出土的出土文物。我不排除這個可能,但它是出土文物的機會亦甚微,汝窯器在北宋已被視如珍品,價值連城,不可能拿來陪葬;另外,拍品亦沒有入土的痕迹。
拍品是否贗品,可留意以下地方:一是釉面開大片、施釉不平均,有些地方厚,有些地方薄,與其餘北宋汝窯器的釉面完全不同;二是釉面不泛寶光,沒有歲月的痕迹。拍賣行沒有提供底圖,看不到芝麻釘的分佈情况和大小、胎的顏色,否則更容易判斷真假。
這類難得一見的寶物,未上手之前先假定它是贗品,也沒有錯。老前輩教落:寧願錯過,不要買錯!
【你點睇】陳美寶、羅淑佩分別被任命為運物局及文體旅局局長,你是否認同新任命有助香港鞏固物流樞紐地位及促進旅遊經濟?►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