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2/2015
濕地公園的「天人合一」設計
上文提到我們的設計團隊在香港濕地公園第一期獲獎,漁護署遂邀請我們繼續擔當第二期工程。我們馬上展開早已規劃在心中的整體布局,並以「低調的建築」為賣點,避免建築物本身破壞周邊的環境。
為隱藏一座十萬平方呎的龐大展館 - 遊客中心外形採用斜坡式設計,從入口處由地面逐漸微升;整個大屋頂以綠草覆蓋,令建築完全融匯於兩旁的樹叢。從平面看,只見半月形的草坡,被一條軸線貫穿的造型;而軸線是透過一條「水道」來表達,從外穿透至室內大堂,再連接到人工湖泊。
「環保」是濕地公園最重要的宗旨。設計的初期,團隊便與機電工程師共商有關geo-thermal system的可行性;這是首次在香港引用的地下散熱系統,既可提供最環保的空調設施,亦可免除有礙觀瞻的屋頂裝置。此外,我們亦努力提供多項的節能設計。這包括採用大量遮光百葉屏障、採光天窗、自然通風、屋頂草坪、煤灰石屎、環保木材、慳電燈泡,慳水沖厠水箱,循環再用麻石地鋪等等,標誌一個全方位的環保設計。
香港濕地公園的設計蘊含東方文化與藝術元素。這包括由康文署提供的七萬塊舊青磚,沿入口的長廊,拼砌成一道古樸盎然的舊磚牆。在草坡前端,擺設有六件模仿中國摺紙的鋁製雕塑,分別為黑面皮鷺、朝潮蟹、基圍蝦、彈塗魚、盧氏樹蛙及蜻蜓,正代表在香港常見的自然生態。
廣場由一水道貫通外內,起點是李福華先生設計的大型黑面皮鷺雕塑,作為香港濕地公園的標記。另一人文精神的彰顯,是遊客中心大樓的立面看似一個「鳥籠」,諷刺人類和雀鳥的角色互換:人群被配置於樊籠內裡,反之翱翔天際的候鳥,卻自由自在凝望著籠中的人群。
當鳥兒要尋找棲息養神的剎那,我們會留意到湖中還有四根木樁的情景嗎!這些來自碼頭兩旁俗稱「枕木」的木椿,又是循環再用的成功例子。幾隻悠閒的白鷺正在木樁上欣賞濕地公園,太美了!原來牠們亦在不自覺中参與了「設計」- 停歇在四根木樁上的雀鳥,與前後的水道間接連結成一條直線,勾畫出一條貫穿濕地公園的「隱藏軸線」,構成了「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
《說說心理話》心理急救II:幾個徵兆辨認身邊人需要心理支援!點樣對情緒進行急救、自我照顧?專家分享穩定情緒小練習►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