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18-03-06

港青年矽谷創業 去年建投資平台

  其實香港年輕人的學術水平及創意一向不差,欠缺的只是勇氣、社交技巧及社會環境的配合。

 

CoinAlpha創辦人Martin Kou表示,「出外靠朋友」在矽谷是非常有用的,但前提是自己要夠主動。

 

  Martin Kou自大學畢業後,09年遠赴矽谷與朋友創業,其後加入蘋果當軟件工程師,去年中再創業,創立與區塊鏈技術相關的初創,「香港Computer Science畢業生的水平未必差於史丹福,但社交技巧上就比不上。」

 

  近年港府主動推動初創,協助年輕人創業,但在2009年時,初創在港的經營較困難,找投資者亦不易。Martin在學時已有創業的想法,但畢業後也是先打工。「去了美國史丹福進修的同學,說那邊初創氣氛好,較易找投資者。」一向有意去美國發展的Martin就跟他們一拍即合,成為一個專寫iOS應用程式的初創共同創始人,申請H1B簽證遠赴矽谷。

 

趁區塊鏈熾熱 辭職再一闖

 

Mountain View是美國矽谷不少初創的發源地,現時亦有不少大公司進駐,上下班時間車站也很繁忙。

 

  幾個20出頭的年輕人,很快找到投資者,設計一個帖子相應用程式,一推出已吸引逾100萬下載,初時很有滿足感。「可惜大家不知如何留住用家,用家很快就走了。」失敗了卻得到寶貴經驗,Martin心中那一團創業之火仍未滅,計劃先打工儲錢,之後加入蘋果當軟件工程師。他坦言,蘋果的工資的確不錯,但大公司始終不及初創靈活與自由,「一些項目做了出來,可能要等很久才推出,又或者要推倒重來。」幾年下來,Martin買了樓亦儲了一定的資本,在工作期間又學懂了人工智能(AI)及機器學習的知識,「眼見區塊鏈及比特幣潮流熾熱,決定辭職一闖。」

 

  長輩教落大樹好遮蔭,但Martin認為不一定要將自己困在一間大公司內。有點子可以去創業,若不成功亦可以再打工,亦不一定要打大公司的工,細公司一樣可以很有前途。打工儲錢後又可以再創業,最重要是保持心中那一團火,經常保持熱誠,希望做一些有趣的事情。事實上,Google、蘋果、Facebook等,都是由一間初創開始。

 

法例所限 只供專業投資者

 

  離開蘋果公司後,由初時自己單打獨鬥開始,眼見比特幣價格大上大落,覺得可以用AI協助買賣,他就寫了個Trading Board做買賣試驗。同時,又不斷出外與朋友交流,最後演變成創立一個供專業投資者投資對冲基金(Hedge Fund)的平台,名為CoinAlpha。

 

  他解釋,平台上每個對冲基金都有基金經理管理,如一張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所有買賣都完全透明,投資者一目瞭然。但基於美國法律所限,只供專業投資者投資,故平台不會開放予公眾。「我們會核實投資者的身份,基金經理不用花時間逐個核實。」由於透明度高,核數成本亦下降,營運及管理基金的成本因而較低,Martin指投資者會有較大的靈活度做買賣。

 

  Martin負責技術部分,建立整個區塊鏈平台,其他創立人都來自金融業,負責尋找基金經理。「這兒的創業生態系統較成熟,只要努力去結識朋友,遇有問題肯找朋友傾,不難找到出路。」

 

 

Source: 香港經濟日報

【你點睇?】當局料聖誕新年期間逾1300萬人次出入境,較去年同期大增。你對本港聖誕新年市道是否有信心?會否出境旅遊?► 立即投票

更多創業兵團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創業 #矽谷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回顧24 展望25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