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23
五味飲食之道 食得是福?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首先祝願各位讀者身心康泰!萬事如意!
新春之際,是家家戶戶慶團圓的大好日子,假期中互訪拜年,飲宴應酬難以避免吃得豐盛。吃喝玩樂之時,可能忘形得意,過盛飲食,有可能引發疾病。俗語有云:「病從口入。」飲食既可生人,也可殺人,修煉養生之人不可不知。
中國醫學養生分別是五行:木、火、土、金、水。相鄰相生,亦是相隔相剋。
五臟:肝主木、心主火、脾主土、肺主金、腎主水。
五氣:春天主木、夏天主火、長夏主土、秋天主金、冬天主水。
五色:綠入肝、紅入心、黃入脾、白入肺、紫黑入腎。
五味: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腎。
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生的意思是發展和推動。
相剋: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金剋木。剋為平衡的意思。
其中包括所講究的「五行、五氣、五臟、五味,五色」,他們彼此勾連,互相提携,相生相剋。五行的和諧與否直接影響身體的運作經營維持,那一項強或弱了都會令身體出現症狀,所以了解肌體五行及氣機怎樣運作是必要的健康養生之道。
《黃帝內經》云:「多食咸,則脈凝泣而變色;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則肉胝皺而唇揭;多食甘,則骨痛而髮落,此五味之所傷也。」
多食咸,會使血脈流動凝澀不暢,相應影響血脈色澤產生變化;多食苦,則皮膚枯槁,汗毛也會脫落;多食辛辣,則筋縮而反映在指甲;多食酸,則出現皮膚皺縮或粗糙,口唇也會掀起;多食甜,會使骨骼疼痛和頭髮脫落。若然五臟有病,更要有所禁忌。辛味走入氣,氣病不可食辛辣食物;咸味走入血,血病勿多食咸味;苦味走入骨,骨病不可多食苦味;甜味走入肉,肉痛者不可多食甜味;酸味走入筋,筋病不可多食酸味。若然以上五臟無病,則五味多吃以滋養身體也無妨。
人自出生之後,全賴飲食滋養身體。《五廚經》中云:「五臟充則滋味足,五神靜則嗜欲除。」若要身中神靜,則先要滋味充足。但《道德經》說:「五味令人口爽」。「爽」是指差池的意思。所以 「病從口入」皆因貪戀入口的滋味而得來。《養生膚語》由文學家陳繼儒所撰寫論証養生的三個結論:咸多傷生,淡食延齡;藥可延年,亦可折壽;絕欲延壽,勞神損命。
「人生飲用是要加謹。以吾身中之氣,由之而升降聚散乎,何者?多飲酒則氣升,多飲茶則氣降,多肉食穀食則氣滯,多辛食則氣散,多咸食則氣墜,多甘食則氣積,多酸食則氣結,多苦食則氣抑。修真之人,需要調變五臟,流通精神,全賴酌量五味,約省酒食,使不過則也可。」
人生的飲食態度應以謹慎為要。因我們身體中的真氣流動是以升降聚和散運營為主,如多飲酒真氣則重於升發在頭部為主,多飲茶真氣則主重於下降。多食肉和五穀則真氣容易漲滯於脾胃中部,多食辛辣容易散掉真氣,多食過咸則真氣墜落而流失,多食甜則會儲食積,多食酸則氣聚結,多食苦則容易產生鬱悶之氣。
食色性也,食乃人之本性,五色五味及五臟是相合的關係自然而生,箇中必有其意義及有其用處,人想要食得健康,達至養生長壽,不應吃得過分清淡,應多品嚐不同品種食物,也可適當地運用五色五味去發揮、推動和平衡五臟,令五臟得以相生相剋,發揮各自功能。凡是修煉養生之人更可順應自然,視乎身體反應及需要,適當加減滋味,做到清淡而不寡,滋味而不過濃,方可達至調理身心的效益。
若然發覺味蕾對滋味的食物不再欣喜,又是「停食」或「服氣辟穀」的好時機了。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