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1-11-21

上學的第一天遲到了 

  開課的第一天,早上八時四十五分,往九龍塘的小巴正要開出,一個裝扮入時的年輕母親,帶同一對年幼姐弟跟外籍女傭,剛好趕及上車。

 

  『九時正上課,我們要遲到了。』三歲多的女兒略帶不安,用純正的英語說。這是香港一般常見現象,為確保子女英語能力達到國際標準,母親堅持要以英語溝通。

 

  『我不要遲到。』只有兩歲多的兒子也用英語說。這是他上學的第一天,可能他仍不明白遲到的真正意思,但眼見到姐姐的不安,也感覺到不應該遲到。

 

  『小小遲到沒有影響吧!』這是母親的回應。

 

  隨後,母親用粵語向小巴司機查詢到達某名牌國際幼稚園的最快途徑。

 

  司機回答說:『從九龍塘小巴站,走路前往約需十分鐘。乘坐的士,由於道路擠塞,最少也要廿多分鐘。若趕時間,最好還是下車後走路過去。』

 

  女兒仍是不安地抱怨媽媽為了化妝而遲了出門,母親最終叫她住口,否則便要掉換座位,自己與兒子同坐,讓女兒與女傭同坐,女兒沒有作聲了。

 

  隨後他們又以流利的普通話交談其他話題。

 

  小巴約在九時零五分到達九龍塘小巴站,母親帶著兒女及女傭,慢條斯理地往的士站走,並自顧自說,要走十分鐘路程,還是乘車吧!反正已經是遲到。

 

  一件小事情,足以反映不少時下年輕母親的心態和價值觀。

 

  子女教育,兩文三語,缺一不可,語文學識為首重,其他做人道理行為,皆屬次要。遲到事小,卻必須化妝扮靚。不論環境情況如何,坐車舒適,總較辛勞走路為好。

 

  語文教育當然重要,但小朋友更應該知道,守時是美德,是對別人的尊重,準時赴約是履行承諾,是誠信的行為表現。

 

  作為母親在當時情況下,理應注意:女兒為遲到感到的不安,正好是鼓勵她守時早起的時機,應該承諾以後提早起床,不再遲到。

 

  為了女兒對遲到不滿抱怨,而以掉換座位作威脅,影響母女關係,實屬不智。

 

  最後若能帶同兒女不坐的士而走路回校,一則可以省時,同時也可以讓兒女體會到,在錯誤發生後應設法補救,要付出辛勞代價,在所難免。

 

  上課遲到,可能對別人沒有多大影響,但積重難返,從小養成不守時的習慣,則容易對其他任何承諾,同樣不能信守。

 

   把子女要履約守時的美德摧毀,可能使其養成背信棄義,將來孩子縱然學貫中西,終也必被他人離棄,而難成大業。這應該不是悉心栽培子女能操流利兩文三語的父母所樂見吧!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有學者倡60至65歲以下長者之2元乘車優惠,設每月補貼上限700元,你點睇?► 立即投票

更多A+孩子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回顧24 展望25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