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06
香港的政治廚房是否太熱?
香港今屆特首選舉,已是塵埃落定。如今下一步拭目以觀的,便是新的班子,三司十三局的人選會是甚麼人?候任特首林鄭月娥自詡她「好打得」,但管理好香港,不是單打獨鬥,還要靠她的團隊都「好打得」。即使林太功夫有如李小龍,但其手下的身手若只懂花拳繡腿,多半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其實以「好打得」形容管治並不符合中國傳統,胸口寫著「勇」字的官僚,往往喜歡嚴刑峻法,這在中國歷史,稱為「酷吏」。司馬遷《史記》裏的《酷吏列傳》,特別對漢武帝時代的十個酷吏,例如周陽由、趙禹、張湯、王溫舒、杜周等,作了概括的描寫。漢武帝喜用酷吏,以加強中央集權,但同時也使各階層人民,遭受意想不到的災難,冤獄橫生。司馬遷反對酷吏之情,深寓於其敘事之中。
中國歷史談政治,喜以廚師而不是功夫大師來形容管治者,這個傳統從商朝輔助成湯的伊尹便已開始。伊尹未成為成湯的宰相前,本身是個廚師,創有「鼎鼐調和」的廚藝之法,也就是以甜、酸、苦、辣、鹹五味來調製食物,配合人體的心、肝、脾、肺、腎所需的營養素,以維護人體健康。當伊尹初見成湯,負鼎抱俎,成湯便笑謂﹕「請先生來,是為吾治國也」,結果伊尹說﹕「做菜不能太鹹,也不能太淡,只有把佐料放得恰到好處,菜吃起來才有味道﹔而治理國家和做菜一樣,既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鬆弛懈怠,只有恰到好處,才能把事情辦好。」
無獨有偶,近年香港也流行一個名詞,形容香港的管治猶如一個「熱廚房」,譯為英文便成為hot kitchen ,據說梁特首和候任特首林太也曾引用。廚房本來是溫度較高的場所,英文本來沒有甚麼「熱廚房」或「冷廚房」之分,而香港人獨創這個「熱廚房」之名,也許還有其他涵義,例如香港這個政治廚房不僅噴出熱騰騰的蒸氣,而且又髒又亂,有大量碗碟仍沒清洗,加上廚房外的食客噓聲四起,令一些有志進入廚房一顯廚藝的人都望而卻步。
據知現任的三司十三局高官,預料至少一半會離任,當中包括教育局局長吳克儉、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勞工及福利局局長蕭偉強﹔至於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陳家強、律政司司長袁國強以及保安局黎棟國預料也會離任。3名司長中,或只餘下政務司司長張建宗留任。
新人之中,政圈盛傳下屆財政司司長有兩大人選,包括匯豐銀行副主席兼行政總裁王冬勝﹔而律政司司長的熱門人選為資深大律師鄭若驊。食物及衛生局副局長陳肇始、環境局副局長陸恭蕙、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暉則有望成為女局長。
究竟未來的香港政治廚房是否太熱,相信還是取決於總廚及新人炮製甚麼菜色給港人品嚐?如果是以「班尼迪克蛋」(半熟蛋)施政﹔以「豉椒味菜炒鮮魷」處理公務員﹔以「黃薑炒飯」贈給泛民﹔以「蛋白燉鮮奶」應付示威人士﹔以「美極煎蝦碌」回應立法會議員,則這個廚房多半會使人汗如雨下!
《說說心理話》情緒反覆無常點算?一句「唔緊要」已經很大安慰!社工分享如何扭轉負面想法►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