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5
千呼萬喚始「撤回」
香港因《逃犯條例修訂》衍生的風波,社會騷亂了近3個月,特首林鄭月娥終於正式宣布撤回修例。她同時提出其他行動,包括委任大律師公會前主席林定國及前教育署署長余黎青萍加入監警會。她又提出,由今個月開始,和所有司局長會走入社區與市民對話,透過對話平台,一起去探討解決方法。
市民最關注的,莫過於特首終於能夠說出正式撤回條例草案。其實這個所謂「撤回」,與她較早時所說的條例草案「壽終正寢」,實質上無多大分別。只不過這個「撤回」,是示威者所謂「五大訴求」的第一訴求。如今特首千呼萬喚,始肯說出她可能說不出口的「撤回」兩個字,算是對示威者釋出了善意,但對如今的香港亂局,會否起降溫的作用?
「千呼萬喚始出來」這句詩,典出唐朝詩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據白居易所述,唐憲宗元和10年,他被貶為九江郡司馬。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港口,夜裏聽到船上有人彈琵琶,探問下原來是長安歌女,後來年紀大了,嫁給商人為妻。於是白居易命人擺酒叫她彈曲。她彈完後,說起少年時的歡樂事,而今漂泊沉淪,容貌憔悴。白居易被她的話所感觸,於是撰寫《琵琶行》一詩贈她。
此詩描述歌女的出場,頗有深意:「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再看特首今次電視錄影的消息發布,就會發現她的所謂「撤回」,似是欲語還休,「弦弦掩抑聲聲思」,有些「不得志」的說話難以道出,一再表明,她講過「暫緩」,到明年7月,條例草案便會自動失效,再講「撤回」似是多此一舉,而如今要說「撤回」,究竟是她本人意願,還是中央對她的訓示?
若說宣布「撤回」是中央旨意,也有疑點。因為早一天(9月3日),國新院新聞辦曾召開記者會,由港澳辦新聞發言人楊光及徐露穎談當前香港局勢,其中楊光便提到,示威者的「五大訴求」,是「赤裸裸的『政治恐嚇』、『政治要挾』。」他又說,示烕者的行為已經與修例無關,其矛頭指向了特區政府,其目的是使「一國兩制」名存實亡。所以如今特首接受「五大訴求」第一訴求的「撤回」,似與中央口徑不太統一。
再說,特首若早於6月9日的103萬人和平遊行後而說「撤回」,這場風波就不會發生,示威者應「見好就收」。但拖到如今,千呼萬喚才說「撤回」,效用幾乎是零,示威者多半不會鳴金收兵,而只會得寸進尺。問題是,特首一向寸步不讓,她的突然軟化,令人不禁追問,這幾天究竟發生了甚麼事?
這就不能不令人聯想到,9月3日路透社報導了特首林鄭月娥與商界人士會面時講話的錄音帶,全城關注,而事後特首在記者會也承認錄音帶真確無誤。由於錄音帶揭露種種不為人知的秘聞,涉及特首與中央一些不協調的關係。耐人尋味的是,如此私秘何故洩漏?是特首有意洩漏還是中央授意?而今次宣布的「撤回」,是否也與錄音帶有關?這就需要有點偵探頭腦才能明白箇中玄機了。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