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9-12-05

「雷聲大,雨點小」的反制

  《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終於獲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實施。中方此前已多次敦促美方阻止法案生效,結果美國沒有賣帳。由於《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不是純粹的經濟法案,而是把政治與經濟糅合一起,所以性質頗為複雜。

 

  這是一條美國聯邦法律,要求美國政府制裁侵犯香港人權的中國及香港官員,並要求美國國務院每年進行一次審查,以確定香港政治地位的變化,是否要改變美國和香港之間的貿易關係。美國指出立法目的是為重新履行對香港自由民主的歷史承諾,以及建立懲罰性機制。法案自2014年11月提出,至2019年9月提交國會表決,期間經歷五次修訂。

 

  美國參眾兩院的外交委員會於今年9月25日分別通過各自版本的《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眾議院在10月15日以口頭表決方式一致通過法案,11月19日,參議院審議參議院版本的法案後也取得「一致同意」通過。總統特朗普則在11月27日簽署法案,使法案正式成為美國法律。

 

  在該法案未通過前,中方早已指出法案條文意圖干涉中國內政和挑戰國家主權及一國兩制的底線,對此表示不滿。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表示,如法案最終通過成為法律,會影響中美關係以及中方和美國自身的利益,中國會採取措施去反制美國的決定。在法案後通過不久,耿爽再次發表談話,認為該法案罔顧事實、混淆是非、違反公理,玩弄雙重標準,公然插手香港事務,干涉中國內政,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中方對此表示強烈譴責和堅決反對。

 

  除了中國外交部的反對外,國務院港澳辦、香港中聯辦、外交部駐港公署均發表聲明,就此做法表示強烈反對,敦促美方糾正錯誤、改弦更張,以免給中美關係和兩國重要領域合作造成更大損害。有關抗議次數超過50次。

 

  雖然中方對美方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作出怒吼,然而雷聲雖大,雨點卻小,12月3日中方宣布的反制措施,包括暫停審批美軍艦機赴港休整申請,以及制裁「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人權觀察」、「自由之家」等「支持反中亂港分子」的「非政府組織」(NGO),給人的感覺是隔靴搔癢,形同虛設,只能說是象徵性的報復。特別是暫停審批美軍艦赴港,美方國防部官員已表示此舉對美國軍事行動不造成任何影響。但所產生的副作用,便是美國或需要尋找其他補給港口,或考慮美艦前往台灣,事關台灣海峽形勢,未必對中方有利,變成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至於制裁美國非政府組織,涉及組織大多數在中國大陸沒有辦事處,沒有在中國內地活動,因而反制措施似乎只是空洞的威脅。問題在於,遭點名的美國「非政府組織」在香港的外籍人員與資助活動,是否會遭港府驅逐或禁制活動等方式制裁,則未可料。

 

  總而言之,《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只是為中港當局劃出紅線,未必會即時損害中國及香港利益。至於中方的反制措施,也不會對美國產生即時和實質性傷害。但無論如何,鑑於中美貿易戰仍在持續,美方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及中方的反制,勢必令兩國的後續角力升級。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

更多論盡中港台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 #中美關係 #反制措施 #NGO #貿易戰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回顧24 展望25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