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30
送您簽名版新書《天空之鏡》
早就跟讀者說過,出書是既驚嚇又刺激的一回事,又愛又怕:愛,不用解釋;怕,恐怕也不用解釋,有要求又貪心。做設計和出書,不能年年做,否則會讓那些很腌臢的細節吃掉了我的熱忱,隔一陣子做一次最理想,時間通常就是當我忘記了上一次的痛苦,那種渴求的感覺回來了,引擎就重新啟動。第一本和第二本之間七年,第二本和第三本是三年,我希望下一次時間會比較短。
《天空之鏡》
新書《天空之鏡》題目是波利維亞Salar De Uyuni的日本名稱,本來我對南美洲的地理所知有限,只是在Facebook看了一條日本旅遊節目的短片,可愛的主持人從吉甫車中跳下來,鏡頭一拉闊就是一望無際的鏡子,吉甫車和主持人的身影原好不缺地倒影在地上,天上的白雲也完完整整沒有扭曲地反照在地上,當下感覺震撼:「真有這樣的地方,有生之年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看!」就這樣種下了一粒種子。
天空之鏡是世界最大的鹽田,也是一個啟動和目的地,正如所有事,重要的是過程,過程中遇上那些人,遇到那些事先未知的情景,每一個處境、每一個人的說話都可以是一種考驗。
《天空之鏡》在香港Louis Vuitton Maison舉行新書發布會,得到好評證明合作是成功的。
我想最特別的是南美這個地方的遼闊與天地合一的魔幻性,令你對這些事情有種高度觸覺,不只是普通放假放鬆心情那樣簡單,而是大自然很快就將無謂的東西淨化了,讓包圍自己的塵埃一層一層的脫下。
我的旅行模式一直都是由好奇心開始,踏上未知,其實旅程本身是關於發現,可以是發現一個全新的世界,更多時是發現自己,事實上很多個案證明某些重要旅程令人重新振作之餘,更可能重新認識生命。
林沛理跟我做了一個心理分析,說天空之鏡竟然能夠引誘我離開一整個月,是因為人的基本渴求,望著天空就有幻想與嚮往,但天空同時是可望而不可及,突然有個地方可以將個天拉到地上來,還可以放腳踏著,所以吸引。分析絕對合格,旅遊的本質就是要一個很不同的經驗。
這是一個旅程,像我的其他著作,寫時裝而不光是寫時裝,寫旅程也不真是寫旅行,當然身體力行的是一段飛天過河熬車的旅程,但讀下去你也許能夠明白內在經歷的高低跌盪、戲劇性變化有時比外在的更甚;如果只讀一頭一尾,大概能感到進入和走出來的,好像已是兩個人,這不就是生活中大大小小挑戰的寫照嗎?我們進入一項挑戰、新的領域,不知方向,甚至看不到,更多時候是摸黑尋找自己的路,最後路走了出來,再見天日,然後回溯過程每一步,從中得到肯定的能量,好走後來的路。摸黑的經驗越多,就越不怕黑,甚至不覺得黑,就是這麼一回事。
編按:黎堅惠特別送出10本簽名版新書《天空之鏡》給etnet讀者,只要介紹一處你最嚮往去的地方,及簡單說明你喜歡那裏的原因,連同姓名及聯絡電話,電郵到info@etnet.com.hk,便有機會獲得簽名版《天空之鏡》(HK$170)一本。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天空之鏡》製作點滴:
跟連卡佛和倫敦手製品牌JAS M.B. 合作的旅行裝備系列:
《天空之鏡》新書發布會: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