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04
向仇恨政治說不
脫歐已經10天,愈來愈多惡果正在浮現,而英國全民為此決定付出的代價和「學費」也變得愈來愈昂貴。因「英獨」前的英國和現今的香港有很多相似之處,當我們選擇泥足深陷撕裂情懷之前,免費旁聽「英獨一課」定能給港人多一點考慮和深思。筆者一向相信英國人的文明是發達國家的表表者。所以當冷靜保守的英人這個「文明寒暑表」也能被政客弄成火焰山,燥底的港人更應警惕。概括地看,脫歐英政客用了兩招:小談、不理事實;挑起憤怒、燃點仇恨。
在脫歐後,日前再有5萬人在倫敦遊行,希望可以保留英國在歐盟的地位。(法新社資料圖片)
近日,有英國報章整理及仔細分析脫歐陣營曾作出的主張(claims)是否有事實根據。結果發現幾乎所有支持脫歐的重大理據,都大有商榷之處,甚至是子虛烏有。
脫歐派主張誤導選民
其一,脫歐陣營宣稱英國每星期都向歐盟的預算貢獻3.5億英鎊,若英國脫歐,有關金額大可用在英國的國民保健服務(NHS)上。脫歐陣營甚至把這個數字當成口號,印在其宣傳巴士上,在全國行走。然而,這個數字沒有計算歐盟每星期對英國的回款(rebate)及各種津貼。若扣取相關款額後,英國對歐盟的每周貢獻只是1.6億英鎊,等於英國政府總預算開支的1%(每年7,720億;或每周約148億英鎊)﹗
好了,如今脫歐成真,是否代表英國醫療體系可獲每周3.5億英鎊的額外資源?幾天前,在歐盟議會會議上口出狂言,侮辱歐洲領袖們「一生中都沒有成功做過事」(haven’t done a proper job, or created one in your lives)的英國獨立黨黨魁法拉其(Nigel Farage),在公投結果後只幾個小時,便在訪問中承認,有關脫歐可以增加NHS資源的宣稱並非承諾,是脫歐陣營宣傳的一個「失誤」(mistake)。筆者的想法與主持人一樣,不禁質疑法拉其在1,700萬英國人投票後才承認有關錯誤,到底誤導了多少選民﹖尤其是,長者支持脫歐的比例遠高於年輕人,實在不難想像他們是以為脫歐後可以增加對自己的支援才投票。
有關脫歐的另一個重大議題當然是移民。有趣的是,在公投後,另一位脫歐陣營的領導人物、倫敦市長約翰森指,雖然英國脫歐,但「英國永遠是歐洲的一部分」;如果有人認為脫歐會令移民人數大減,他們會「相當失望」。事實上,他否認脫歐陣營勝出,是歸因於對移民的憂慮。
事實又是如何?分析投票結果,支持脫歐的人中,八成認為移民是「負面力量」(force for ill);相反,支持留歐的人中,八成認為移民是「正面力量」(force for good)(連結)。事實上,脫歐陣營曾經宣稱,只有脫離歐盟,才可控制進入英國的移民數目。法拉其甚至以難民排隊進入歐洲的海報,宣傳英國留歐的壞處。因此,不論政客如何狡辯,他們煽動仇恨、排外的想法,肯定是令脫歐成功的原因之一。
感情用事欠實際思考
脫歐後的兩天,大量企業和銀行都指需要考慮把營運作業由倫敦移往歐洲。事實上,這些對經濟的負面影響,早有大量專家和國際組織在公投之前便已示警。但脫歐陣營的另一人物,司法大臣高文浩的回應卻是,「英國人已受夠了所謂的專家,說他們比英國人更清楚甚麼對英國最好」—雖然這些專家包括英國財政部、英國央行、國際貨幣基金會、國際經合組織、牛津大學以及倫敦政經學院的經濟研究中心等等。
回顧脫歐公投的宣傳,基本上都是訴諸感性、激情的口號,領導人物開口「奪回國家」、閉口「英國獨立日」;左一句「建設更公平的社會」,右一句「照顧被全球一體化遺下的一群」。如今公投成功了,卻沒有人出來,詳細解釋到底這一個個好聽的烏托邦,為何只有在脫歐後才能做到。
到今天,脫歐的實利未嘗得見,但惡果卻急促浮現。英國有關注少數族裔團體,指在公投後呈報的種族歧視及欺凌的個案大增近5倍!當然,沒有勞師動眾到警局報案的例子更可能增加50倍。有部分英國人似乎覺得脫歐把種族歧視一下子「合理化」,想把不是白皮膚的及東歐人通通趕走。這等於令居英及投留歐票的一半人口覺得被歧視:「原來以前自己日每天見面的鄰居,從來不當我是自己人」,讓文明一鋪清袋。
從最根本層面看,英人在過去40年似乎沒有客觀明白誰是最影響自己未來的地方—只有數個百分點的人認為自己也是歐洲人。可能英—美語流行音樂及影片的普及,令英人相信他們跟美國有個"special relationship",比任何國家緊密。事實上,只是一水英倫海峽之隔的歐洲在差不多所有經濟及人民交流數據上看都是對英國最重要的朋友,而程度上更遠遠拋離整個浩瀚大西洋之遙的美國。
可能港人受英國影響深遠的原故,我們仍很相信西方的月亮真的更圓,一個太平洋及一個歐亞大陸以外的美國及西歐定能左右香港三代人的未來。但跟英國「遠視症」情況一樣,在香港人眼中只渴望遠在天邊的世界,沒有察覺原來對我們未來最舉足輕重的地方就是只有一條深圳河之隔的中國。但有多小人想明白她的歷史、文化、經濟及社會多一些呢?又有多少人想「脫中」呢?
凡事陰謀對待漠視發展
說到底,當一個社會願意用仇恨、激情、主觀、歧視的思想,取代理性、客觀、全觀的事實和證據,通常都是由盛轉衰的先兆。上述那位對專家嗤之以鼻的高文浩,剛剛還宣布競逐英揆之位。看來,這位出身記者的政客是用上了傳媒業界的技巧「不要讓事實阻撓一個神聖故事」(don't let the facts stand in the way of a good story),爬到今天的高位。說穿了,他就等於是對英國人民說「大家不用理解事情真相,反正你們讀書不太多,不會明白。總之信我的結論,因為對抗壞蛋(歐盟)一定要用仇恨、憎厭。」至於大西洋的另一邊廂,我們還有另一位支持英國脫歐、隨口說美國失業率是介乎5.3%至42%的特朗普,隨時成為下一任美國總統。
但在我們的家,香港的情況也不容樂觀。幾年前,政客對於香港的創新科技發展遠遠落後世界同儕的事實視而不見,把創科局「拉死」;我們又選擇不理會水貨客中大部分為香港人的事實,把一切問題歸咎於內地旅客,引發一連串「驅蝗」等趕客行動;年初,政客看著數以百名蒙面暴徒追、甚至用磚頭攻擊警員,他們依然說「這是梁振英的錯」;到今周,連明明是為病人權益著想,加強醫委會管治水平的法案,都可以被政客說成是「梁振英的陰謀」。
但事實上,從連續幾年的流感季節都奪去數以百計的性命,全社會明明都知道我們的醫療體系瀕臨崩潰,更不要說未來15至20年,長者人數將會增加超過一倍所帶來的醫療需求有多龐大!再講,香港政府最大的兩項公共開支正是教育和醫療,在醫療專業這個攸關市民健康性命的界別,增加政府委任的成員加強監察,又有何於理不合?
又例如,政府銳意開發新市鎮,卻又有人硬指是為內地開發「後花園」。但明明內地的人均居住面積遠比香港大,而且今天已居住了350萬香港人的九個新市鎮,都是過去幾十年開山填海發展而來,行之有效,所謂「後花園」實不知從何說起。更重要的是,香港樓價高,劏房居民上樓難全都是不爭的事實。由住屋到醫療等等和老中青三代切身福祉有關的議題,說到底都是容量不足的問題!似乎英港兩地政客都相當擅於利用仇恨,蒙蔽事實,本末倒置,懶理民生!
結果是,今天的香港已淪為「陰謀之都」,「作得就作、屈得就屈」,一句「疑似」就足以在傳媒公審中判人死刑—而且似乎不需負上太大責任。
在一個充滿民粹、歪理、仇恨、偏見、歧視的社會,我們沒有沉默的權利。因為默不作聲就等於縱容不文明︰由辱罵旅客,到動輒申請司法覆核及在議會拉布,我們還能容許這些不文明的行為主導我們的社會和思想?在社會及經濟泥足深陷前,是時候向仇恨政治說NO,向務實政策Yes了。
轉載自: 晴報
【你點睇?】2024年國際外交上,誰是最大贏家?誰是最大輸家?►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