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6-03-29

世界銀行用「邪惡三板斧」欺壓發展中國家

世界銀行用「邪惡三板斧」欺壓發展中國家

 

  我就和大家談談世界銀行的「邪惡三板斧」,看看西方國家是如何利用世界銀行欺壓第三世界國家的。

 

  第一板斧:大企業的馬前卒。在一般的發展中國家,世行都是這麼要求的:凡是利用世行貸款的項目必須進行國際招標,世界銀行必須控制整個專案的設計、設備採購、合格驗收等,合同金額超過1000萬美元的還要刊登在聯合國《發展商業報》上。因為控制權在世界銀行手裏,所以世行幾乎可以完全決定用誰的機械設備。最後中標的只能是德國、美國的企業,不可能是印度或者中國企業。所以世界銀行成了發達國家產業資本的買辦,成了他們的設備代理商。這樣,借著世行貸款,發達國家的大企業就能輕鬆獲得談判根本談不來的實惠。

 

  比如說,自來水行業,一般都是公共事業,不應該私有化。可是亞洲金融危機以後,世行就借機敲詐印尼,把援助貸款和私有化掛鉤。1997年,印尼首都雅加達的國營自來水公司交由蘇伊士集團和泰晤士供水集團控股。而在1999年,給印尼的貸款就規定了印尼必須立法加快全國供水產業私有化,不再僅僅滿足於首都一個地方。

 

  第二板斧:華爾街的幫兇。世界銀行賺錢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傳統借貸。世行所有的貸款都是你借甚麼貨幣就必須還甚麼貨幣,所以世行自己沒有匯率風險,並且各國都要以主權信譽為擔保。如果哪個國家膽敢欠世行的貸款不還,這個國家的外債一夜之間就會變成廢紙。所以世界銀行擁有世界上最高的信用評級,也擁有世界最低的融資成本。比如說世行發行人民幣債券,利息竟然只有0.95%,比我們財政部和國家開發銀行還低。世行發行美元債券的利息也就2%,但是成員國如果向世行借美元,則要按照 6.3%的利率來還,所以世行是穩賺不賠。

 

  世行低息圈來的這些錢可不只是興修水利、修路架橋。世行還用這些錢從事投機生意,這是它第二種主要賺錢方式。世行裏負責這個業務的分支叫國際金融公司(IFC),這個公司在中國就和PE差不多,靠投資包裝企業上市來賺錢。

 

  第三板斧:戰爭販子的工具。世行動輒成為美國發動經濟打擊的工具。最典型的就是伊拉克戰爭的總設計師、前美國國防部副部長保羅•沃爾福威茨,他在擔任世行行長後立馬開始推行必須以反腐敗為條件發放貸款。於是不到兩年時間裏,沃爾福威茨決定,暫停向查德、肯亞、剛果發放世行貸款。2005年9月,沃爾福威茨甚至根本不經過董事會討論就自行做出決定,稱因為反腐敗不力,暫停對烏茲別克斯坦的援助。此舉的真正目的是替美國打擊報復,因為就在2005年7月, 烏茲別克斯坦政府要求美國撤出其駐烏軍隊,不再為美軍打擊阿富汗境內武裝分子提供空軍基地。

 

IMF用「邪惡三把火」乘火打劫發展中國家

 

   再來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同樣的,IMF也經常燒「邪惡三把火」,然後乘火打劫。IMF成立的本意是在成員國經濟陷入危機時出手相救的,但實際上IMF 的救援要附帶很多條件,這就等於說拿著大家的錢謀自己的私利,而不是真的要救火。IMF救援的附加條件通常有這三把火:第一把火,經濟緊縮;第二把火,金融開放;第三把火,私有化。通常這三把火都是一起放,但是為了讓大家看得更清楚,我把它拆解開來一一說明。

 

  第一把火:經濟緊縮。如1997年,亞洲爆發了非常嚴重的金融危機,韓國為了保護韓元,希望日本幫忙。但是當時的日本也已經陷入危機,自顧不暇。韓國沒辦法,就向IMF求助。最後,IMF答應給韓國570億美元的援助,但是附帶了兩個條件,其中一條就是要求韓國上調利率,實行緊縮的經濟政策。這一招非常狠,提高利率就意味著從銀行借錢的企業要還高得多的利息。在之後的七個月內,韓國貸款利率一度高達30%,導致本來就不景氣的企業,因為還不起錢,只好倒閉。據統計,在此期間韓國共有2.5萬個企業倒閉,失業人口達到200萬。各位要曉得,當時韓國的勞動人口一共才2000萬,等於說失業率達到了10%。

 

  再如,1997年11月5日,印尼摃不住國內的經濟危機,決定接受IMF三年期100億美元貸款,條件是削減政府開支和匯率浮動。其中因為削減對窮人的食品和能源補助導致國內出現暴亂,蘇哈托總統沒辦法,不得不重啟補貼。在這麼緊急的情況下,IMF竟然以印尼違約為理由立刻停止貸款,借機敲詐印尼。印尼不得不坐下來和IMF重新談判。談判的結果是,印尼可以繼續進行食品和能源補貼,而且貸款增加到420億美元,但是條件更狠了:第一,印尼政府不能為國內企業740億美元的國際債務提供補貼和擔保,任由它們在國際市場上蔓延,好讓IMF可以在更多國家打劫;第二,必須在1998年之內把12個主要的國有企業私有化,包括電信、採礦、水泥等支柱行業。危急之下,印尼被迫全盤接受。

 

  第二把火:金融開放。1997年金融危機,韓國接受 IMF貸款的第二個條件就是金融開放,這實際上是用相當一部分金融主權換取貸款援助。為此,韓國公眾把1997年12月3日這個與IMF簽訂貸款援助協議日定為「國恥日」。IMF開出的金融開放條件完全是「休克療法」,它讓韓國的金融業慘遭外資低價洗劫。就拿韓國第一銀行來說吧,1999年,這個銀行在金融危機裏已經損失了10億美元。金融業完全對外開放以後,美國一個叫新橋資本的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站出來說,它願意出5000億韓元(在當時相當於4.35 億美元)收購韓國第一銀行51%的股份。這筆交易成功後,新橋資本獲得了韓國第一銀行全部的管理權。到了2005年,新橋資本把手裏的韓國第一銀行股份倒手賣給了渣打銀行,賣的價格高達34億美元,相當於買進價的7.8倍。新橋資本從中狠狠地賺了一筆。我們可以再回顧一下這整個過程,不難發現,IMF完全是在給美國金融大鱷打前鋒。

 

  韓國金融業的全面開放,後果非常嚴重。我們可以通過一組數據對比一下:20世紀90年代中期,也就是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之前,外資控股韓國金融業的比例只有10%;但是到了2004年,這個比例漲到了44%;到了2008年,韓國銀行業外資持股比例竟然已經高達73%。後來這個比例有所降低,但目前仍舊在40%左右。韓國金融開放不是個案,所有發展中國家要獲得IMF的貸款都要接受這個條件——開放金融市場。印尼、泰國無一例外。

 

  第三把火:命脈產業私有化。這是IMF援助的結果。東南亞金融危機後的20個月內,西方跨國公司在東南亞進行了186起併購,這是50年來東南亞最大規模的資產轉移,東南亞國家經濟騰飛的成果完全被西方跨國公司竊取了。這使我們更清楚地看到,IMF不是真的要救處於危機中的國家,而是以援助為名,開出私有化和匯率自由的「藥方」,將目標國家的命脈產業金融、石油、電力、礦產、電信等私有化,這樣目標國家的經濟控制權就牢牢掌握在了西方跨國公司之手。

 

  那麼,如果危機國家不接受IMF的援助呢?馬來西亞就認為IMF提出的條件嚴重侵犯自己的經濟主權而沒有接受IMF補貼,於是美國在馬來西亞國內支持反對派,引發政治鬥爭。馬來西亞副總理安華帶頭支持IMF提出的解決方案,在1998年的亞太經合組織峰會上,美國副總統戈爾當著馬來西亞總統馬哈蒂爾的面發表演講支持安華。1998年7月,馬來西亞政府不顧IMF反對,宣佈實施刺激財政支出的政策,這和IMF開出的緊縮藥方恰恰相反。1998年9月2日,副總理安華被革職,馬來西亞政府宣佈實施資本管制,限制外資撤出馬來西亞,人為下調林吉特兌美元匯率。這些政策就像重磅炸彈,激起IMF及西方世界的一致反對。格林斯潘說,「這是一個武斷的錯誤」,「現在沒收部分或全部外國投資者資本和收益的一個直接後果,就是未來新增外國投資的急劇下降」。但外匯管制讓馬來西亞政府重新掌握了貨幣政策主導權,為後面的低利率、低通貨膨脹率鋪平了道路。

 

  結果,在亞洲金融危機後,馬來西亞在東南亞經濟體裏最先恢復元氣,也是受衝擊最小的。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印尼GDP在2001年才恢復到危機前的水準,而馬來西亞沒接受一分錢援助,在1999年就已經恢復了。並且,從危機後通貨膨脹率來看,印尼1998 年和1999年官方公佈的通貨膨脹率高達58.39%和20.49%,而馬來西亞1998年和1999年通貨膨脹率僅5.27%和2.74%。1998-2007年的10年間,印尼的年平均通貨膨脹率為14.88%,而馬來西亞的年平均通貨膨脹率僅僅為2%。

 

Source: 獲作者授權,轉載自極視傳播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

更多郎旋風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