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0Text: 嶺南大學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研究助理教授 韓笑博士
北上求學:香港學子的機遇與挑戰
2017年12月初舉辦於灣仔會展中心的「2017內地高等教育展」吸引了眾多有意報讀內地高校的本港學生。為促進內地及香港進一步交流,中央政府推行自2012年起推行「免試收生計劃」,允許部分內地高校豁免內地聯招考試或其他自主招生要求,直接以文憑試成績錄取香港考生。「內地高等教育展」作為兩地教育合作發展的重要窗口,自2011年首次展覽以來,已連續七年成功舉辦內地高等教育展,為「免試收生計劃」作推廣宣傳。
在此之前,香港學生報讀內地高校的途徑主要為港澳台僑聯招試,及個別院校(如暨南大學、中山大學等)舉辦的獨立招生考試。「免試收生計劃」的推行進一步為港生北上求學拓寬了路徑,截止到2017年,已有超過18,000位香港學生通過此計劃報讀內地大學,其中超過7,800名被成功錄取。逐年錄取人數由2012年的971名增長至2017年的1,295名。參加計劃的內地院校名單亦逐年增加,由2012年的63所院校參與,至2018年的 103所內地院校(報名預計)參與計劃。
這些數字反映了內地高等教育開放帶給香港學生的機遇。近年來內地高校實力表現不俗,國際排名突飛猛進,在年最新公佈的QS世界大學排名中,共有39所內地大學位列世界千強,相比去年增加6所;而根據《泰晤士報高等教育》排名,清華北大雙雙躋身前30位。在本港學位不足,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內地相對較低的升學門檻及學雜費用及相對多元的專業科目設置(如香港未開設的課程獸醫及航空航天等),吸引了不少同學前往就讀。
北上求學者對內地經歷亦評價不菲。坦言內地經濟迅猛發展,發展空間較大,其在讀書期間建立的人脈及普通話技能,對今後從事相關工作大有裨益。內地知名大學亦在世界範圍內具有廣泛認可性。隨著大中華地區乃至國際間日益密切的交流,及中國在國際上地位的提升,內地求學經歷或將成為獨特優勢。
儘管如此,據學友社在2016年的一項調查,僅有17%的香港中學生考慮往內地升學。而不考慮北上求學的學生中,約有三分之一表示擔心內地學歷在就業上沒有足夠競爭力。同時,由於兩地學習模式及意識形態的不同,很多受訪者擔心言論自由受限。此外,據「一國兩制」青年論壇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除約有24%在陸求學的港生畢業後將在內地工作視為首選去向,其餘學生仍向往回港搵工及繼續深造。香港僱主對內地學歷的認可仍有待商榷。事實上,兩地政府簽署的互認學歷的備忘錄主要升學層面發揮作用,在就業層面上,一些專業資格如醫藥、建築及法律等並不互通,仍需通過就業地進行資格評測。
在教育政策研究中,政策制定(production)、執行(implementation)及效果(effects)並非是渾然一體的單一過程,不僅需要考慮政策實施者的實際情況,更需要考慮政策接受者對政策的認知程度。在促進兩地教育溝通交流及及提升北上就讀學生的就業這個問題上,切實考慮不同地方政府的執行力以及兩地學生文化互融互通,才是切實良藥。此外,政策研究的三個階段並非線性(linear)關係,而應建立循環(circular)機制,根據不同的地方情況及接受者的認知(perception)進一步修訂政策條文,以達至理想的目的或結果。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