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5-01-15

一起做美勞 啟蒙藝術萌芽

  跟子女一起上遊戲班,儼如這代家長必備的親子活動,多少有點「陪太子讀書」的心態。然而初為人父母者,對幼兒的成長歷程未必全面認識,有機構舉辦的「親子藝術啟蒙班」,讓家長透過與子女一起做美勞,掌握幼兒藝術的概念,回家還可延伸更多創意念頭。

 

 

衍悅專心做「波子滾畫」,左右搖擺令顏色均勻織出漂亮蜘蛛網。劉太說在課堂所學的技巧,不時也在家練習。

 

  幼兒的美勞,可透過不同媒介、物料探索環境,開始表達感受,令藝術觀念萌芽。Pario Arts藝術教育中心的「親子藝術啟蒙班」,對象為兩至三歲幼兒。教育主任梁綺明(Ming姐姐)表示,「家長可以見到不同孩子掌握不同工具,會有甚麼學習差異,在集體創作的環節便可知道。」

 

按兒童特質學習

 

Ming 姐姐(左)引導兩、三歲孩子分享自己的作品故事。

 

  課程按幼兒掌握的能力,共分五個範疇:色彩、觸感、形狀、點線、塗鴉,每個主題共八堂,由淺入深學習不同技巧表達主題。訪問當日Ming姐姐先講了一個關於蜘蛛織網的故事,讓小朋友認識網的功用及構造;接著孩子與爸媽用線滾動學織網,了解由縱橫交錯的線結成網,孩子最後握著手工蜘蛛在點線上爬——每堂的框架,便是用故事、遊戲先帶出主題。怎樣在畫紙上織網?Ming姐姐教了「波子滾畫」,先由孩子用匙羹勺起波子,放在貼有畫紙的盤中,然後雙手不停左右傾側擺動,畫紙便形成絲絲的網。

 

  Ming姐姐說:「兩、三歲的孩子,專注力不過10至15分鐘,因此堂上每項活動都會在此時間內完成。」她覺得藝術是一種媒介,開拓全人發展,增長知識、技巧,改善態度。「藝術知識是一種基礎,孩子都要上了幾堂後才懂得畫圓,他們亦未能畫到具像的東西,大都很抽象,但最重要是出自孩子的手,學習基礎技巧如點線、塗鴉。」此外,孩子也學會操作不同物料,像「波子滾畫」,怎樣平衡,配合手眼協調令波子滾出交錯的線條,能鍛鍊大肌肉;而勺起波子,則可訓練小手肌。

 

能了解內心世界

 

任職資訊科技的劉先生(右)因課程了解女兒衍悅的想法,促進彼此關係。

 

  今年三歲半的劉衍悅上課近一年,全職媽媽劉太覺得藉著課堂內的畫作,可了解女兒的內心世界。「她每天都會去公園玩,之前因為天雨關係,整個星期也不可以去公園。有一堂繪畫,她用了很深沉的顏色,其他小朋友的畫都很colorful。我便問她,是否因為不可去公園不開心,她說是……她未必懂得講出來,但透過她的圖畫、用色,我可以知道她的心情。」

 

  劉太說:「我常常有疑問,究竟她的歲數可以掌握哪些能力?上課後認識不同的繪畫技巧,才知道她可以嘗試做甚麼,現在她已可以由平面2D去到3D,開始有立體的創作。藝術需要慢慢滲透生活,才可培養她有藝術的觸覺……」劉太從課程學到回家也可利用不同物料,與女兒一起創作。「有時候她只是填色也很悶,我從課程得到很多靈感,嘗試用不同物料與她玩。」

 

  Ming姐姐說,「家長陪伴孩子上課,也是一起觀察、發掘樂趣的過程。」她期望家長們與子女一起上藝術課後,能認識箇中技巧和態度,在兒童藝術萌芽的階段,家長也可在日常生活中,與子女一起延續創作。

 

 

轉載自: 晴報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

更多親子專題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回顧24 展望25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