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9-08-27Text: 團結香港基金教育及青年研究主管 郭凱傑、團結香港基金實習生 馬韻棋

靈活收生機制 綻放多元才華

  面對大數據、人工智能及其他科技發展,社會上各行各業都各出奇謀,應對未來挑戰。當此之際,教育不能囿於傳授學術知識,而應同步發展應用教育,栽培一班能靈活思考、具創意、能學以致用,並切合市場需求的人才。

 

  香港教育制度長年側重學術發展,其大學收生過程更有「一試定生死」的説法。莘莘學子寒窗苦讀十數年,無論希望入讀傳統學術型科目,還是應用型科目的學位,都只能透過文憑試考入大學,其他元素(例如學生學習概覽)並不被重視。這種對分數的依賴猶如以一把尺量度所有人才,未能以分數量化的成就和才華就此在分數排名中被埋沒,而重視實用才能的應用教育課程也未能收到合適的學生。

 

  社會大眾的偏見也一直影響了學生修讀應用教育的意向。偏見的來源不只是基於家長對學位的追崇和對藍領行業的偏見;教育制度對相關科目的安排也令有志於此的學生卻步。文憑試乙類應用教育科目評級雖自2018年起增至三類評級,但最高的「達標並表現優異(II)」等級也只是和甲類學術科目的第4級同等。這項等級限制令有興趣的學生卻步,更令學校不願提供應用學習科目。

 

  坊間也有不少以應用或職業導向為主的文憑,例如職業訓練局的職專文憑,或是其他由辦學團體自行申請的文憑(如兆基創意書院的創意藝術文憑),該等課程同樣獲得本港資歷架構認證;可是,由於學位收生始終偏重傳統學術途徑,文憑試以外的文憑很多時候不被考慮,學生出路受限,未能做到「條條大道通羅馬」;凡此種種都在變相鞏固「工字不出頭」的偏見。

 

 

  要讓具才華的學生選擇應用教育作為升學路徑和就業方向,必先由制度上入手,發展一套與傳統學術路徑並行的體系,認可應用教育的價值。要做到這點,必須移除應用教育是次等出路的想法。此外,教育局也應加強與業界的協作,增加他們的參與度,提高課程與業界需求的相關性,培育切合社會需求的應用人才。

 

 

  政府應在收生標準上拆牆鬆綁,鼓勵高等院校提升對分數以外的重視,以更全面的標準收生,考慮學生在分數以外的經歷。學生在課外活動的參與牽涉多種技能的運用和訓練,並涵蓋與科目相關的技能,如各行各業的通用技能,團隊合作和創造力等。同時,由於中學是最了解學生經歷的角色,政府可透過擴展校長推薦計劃,讓高等學校更彈性地提早取錄應用型人才。

 

  社會發展需要多元人才各司其職,共同面對未來挑戰。不同行業的要求不盡相同,難以透過單一的教育制度及標準滿足,更會忽略主流標準以外的人才。透過收生及課程的調整減少對非傳統升學方向的阻礙,有助達致一個多元、平等的教育制度。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

更多政策.正察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教育制度 #應用教育
沒有相關資料。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回顧24 展望25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