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1Text: 團結香港基金教育及青年研究主管 郭凱傑、助理研究員 劉錦輝Photo: shutterstock
應用教育倡議系列(三):制訂靈活的升學機制
隨著武漢肺炎持續成為全城焦點,醫護人手的不足再次備受關注;除了歸因於出生人口下降、抱怨學位不足以外,大家可有想過,現有的教育制度及升學機制只適用於一部分年青人,無形中減少了社會可用的人才?
中學文憑試於2012年開辦以來,檢討大學一般入學條件、即俗稱「3322」的呼聲不絕於耳。「3322」即中、英文須取得3級,數學、通識須取得2級,才能獲學位課程考慮。每年莘莘學子均埋頭苦幹備試;一旦任何一科「失手」,看似咫尺之遙,但與學位的距離猶如天壑。
政府的官方説法是需要透過此門檻確保入學學生的質素,從而確保他們擁有應付學位課程的能力。言下之意,當然不無確保教育資源需用得其所的考量;不過,隨著時代變遷,社會的需求及高等教育的内涵不斷演變,何謂「能夠應付學位課程」、何謂「用得其所」的定義也理應改變。
「3322」未能全面評核應用人才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及其他科技發展重新定義就業、經濟模式以至教育,社會對於傳統學術人才以外,具創意、掌握專業知識、切合市場需求的應用人才需求越加殷切。推廣職業專才教育專責小組於上月向政府提交檢討報告,回應了團結香港基金與社會各方團體對應用教育的關注,指出應在香港實施應用學位。正如報告所指出,應用學位具有多重特色,如注重業界與學界的協作等;但同樣重要的,是一套有彈性的升學機制。在強調理論基礎、學術為本的制度下,以「3322」收生或可理解;但面對新型的應用人才,「3322」則顯得不合時宜。
本港自資院校在提供應用學位的過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很多由他們提供的學位課程,如飛機工程、應用電腦、 護理、數碼設計等都是實踐為主,緊貼市場脈搏。但是,如果此類課程依然需要以「3322」招生,或難以評估學生的全面表現,更會埋沒許多學生的潛能和天賦:例如,數學的能力未必能反映學生修讀護理系的能力;通識或更不能反映一個學生能否應付電腦設計學位課程。
拆牆鬆綁,培養多元人才
對於不達最低門檻「3322」,但同樣有其才華的學生,現時院校可取錄的比例不高於課程人數的5%。外國報讀大學一般以最佳數科計算,或由大學自行決定收生標準;「3322」的規定相對僵化,可供彈性取錄的比例還要更低。例如,新加坡的大學會均預留15% 的學額以才能為本招生,毋須硬性跟從某一門檻,部分課程甚至更高。香港的高等院校,尤其是應用學位,能否考慮仿傚?
自資院校設有「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SSSDP),希望為有殷切人力資源需求的特定行業培育人才,配合社會需要。然而,此項計劃中的學位需透過「大學聯合招生辦法」(JUPAS)分配學額,意即受限於「3322」門檻;院校需要等待JUPAS結束後才能直接錄取本地學生,但人數不得超過資助學額的10%。這成為了課程的另一項枷鎖;政府應考慮讓SSSDP和JUPAS脫勾,讓院校靈活自行取錄所需人才。
此外,政府亦可考慮增加校長推薦計劃名額,以便院校在文憑試放榜前按課外活動、個人興趣、面試表現等進行無條件取錄,招攬應用人才。
實現多階進出,促進終身學習
為促進終身學習,本港資歷架構下設有職業資歷階梯、「過往資歷認可」機制、專業資歷認可等計劃,把多種職業/專業資歷以資歷架構的形式予以認可。然而,只要學位課程依然只認可文憑試,最關鍵的一步就依然未能達成:在職人士須可以隨時能透過重返校園,甚至轉換專業等方式提升自己,方能真正實現一個行之有效、應用/學術雙軌並行的階梯。
本地院校可考慮以行業資歷作學位升學的條件,讓擁有工作經驗的專業人士重返校園持續進修;同時設立專為在職人士而設的學位課程。同時,港府亦應放寬針對成人學生的年齡限制,方便文憑試後進入職場的學生多一條出路重返校園,進一步增值。此外,對於坊間符合資歷架構、行業《能力標準説明》的課程,政府也應給與學費資助以協助更多學生增值。
我們樂見職專教育專責小組的報告就應用學位走出了第一步;不過這依然未足夠。要實現多元出路、多階進出、終身學習的願景,就升學機制拆牆鬆綁無疑是當務之急。期待政府早日將上文建議付諸實施,讓我們下一代可走的路變得更廣、更多元!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