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2-10-09

野蠻的遺跡

  近年股票市場不振,貴金屬價格卻升幅驚人。在上海,投資者除對傳統的黃金買賣較有認識外,鉑金(platinum)和鈀金(palladium)的投資既不活躍也不普及,但是近期人們逐漸意識到白銀「具有與黃金走勢接近,但潛在槓桿率更高」的特性,日益增多的投資者開始參與白銀的投資。

 

  白銀的價格僅為黃金的三十分之一,相對投資額較低,但是價格波動的幅度卻比黃金更大,對希望提高回報的投資者具相當吸引力。回顧過往十年全球貨幣供應高速增長的現實,越發感覺多年前「冒險」投資貴金屬是明智的抉擇。

 

  歸根結底,黃金價格節節高升還是源自法幣制度的缺陷。按照凱恩斯的說法,金本位的貨幣制度是「野蠻的遺跡」(In truth, the gold standard is already a barbarous relic),但是似乎自今仍沒有找到更佳的貨幣制度,可以消除人類對黃金的原始崇拜。

 

  理論而言,隨著科技的發展,經濟規模可以持續地擴大,而金本位貨幣制度的最大地局限,卻在於地球黃金礦藏的數量有限,故此若以黃金作為交易媒介,長線將會出現黃金短缺的潛在問題。

 

  不過,不受約制發鈔的紙幣本位制所造成負面影響,遠比金本位缺陷更為恐怖。目前,歐元區印鈔、英國印鈔、美國印鈔、中國印鈔,因貨幣流動速度減慢而隱藏的通脹問題隨時可能突然爆發。社會無力控制貨幣發行規模之際,小老百姓對主要貨幣的信心危機,就會從追求貴金屬的形式表現出來,而為貴金屬價格的上升推波助瀾。

 

  本月初,《世界黃金協會黃金需求報告》報告顯示:今年第二季度,全球黃金消費量下降76 噸,至 990 噸,跌幅約7%,但若以價值計,需求僅下降 1%,至 512 億美元。主因是約佔全球總消耗量的45%中印兩國,私營部門的需求減退大幅壓抑了黃金的需求。以中國為例,私人部門黃金的投資和首飾需求減少7.5%至144.9噸;而印度投資及珠寶用途的黃金購買量更是暴挫 38%至 181.3 噸。印度黃金需求的下滑並非源於購金的意欲下跌,而是因為該國進口稅攀升以及盧比下跌,以盧比計的金價升至紀錄高位,令民眾購金的負擔能力被削弱。加上部分印度農作物失收,導致以購金傾向高而聞名於世的印度出現黃金需求減少的現象。

 

  頗具諷刺意義的是,面對私人部門的疲弱需求,法幣的發行人——眾央行卻不斷地增加對黃金的持倉。俄羅斯、菲律賓、哈薩克斯坦、土耳其、韓國以及烏克蘭等國央行或者政府部門均購入黃金作為儲備。據統計,今年第二季度官方部門對黃金的購買量對比去年同期的66.2 噸增長超過 100%,創出 157.5 噸的記錄新高,佔總需求的比率也上升至 16%。就連法幣的發行者也要購入黃金以增加紙鈔的信譽,可見貴金屬對沖通脹以及作為國際儲備的價值仍難被取代。

 

  對貴金屬的崇拜或許真是「野蠻的遺跡」,但是若果這種遺跡幾千年來都歷久不衰,那一定有其存在的道理。就好像韃靼牛肉一樣,原始的烹調方法,並不代表吃不飽肚子,只是存在衛生方面的隱憂,但是其美味仍然令人垂涎三尺,愛不釋手。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陳美寶、羅淑佩分別被任命為運物局及文體旅局局長,你是否認同新任命有助香港鞏固物流樞紐地位及促進旅遊經濟?► 立即投票

更多上海觀察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回顧24 展望25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