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5
閨蜜常找攝時間 搵對方卻玩失蹤 (晴報)
朋友需互相尊重,不是呼之即來,揮之則去。有網民不滿朋友專找她「攝時間」,到她需要找對方時,卻總是不回覆或將電話轉駁至留言信箱。有社工指,朋友之間期望不同會導致誤會,建議坦白感受及珍惜隨傳隨到的朋友。
有女網民數算朋友當她是「攝時間」的對象,形容對方的女兒去旅行或交流團時,朋友就會找她講「湊女經」;但事主需要她時,對方可能3個月也沒音訊,致電給她也不獲回覆。帖文提及:「佢不停講個女啲嘢,但係完全無耐性聽我講其他嘢,大約佢講90%,我講10%,有時真係嬲嬲地。」
有過來人對此表示感同身受,指朋友以為丈夫不回家吃飯,於是邀約她,但二人逛街時接獲丈夫來電,女友人即撇下她。另有網民指,女友人經常約她聚會2至3小時,旨在等男友放工,直言「難為人哋專登由屋企出嚟,行咗個幾鐘就話男友收工。」亦有人強烈建議將這些無義氣朋友列入黑名單。
易地而處 講明相聚時間長短
臨床心理學家葉妙妍指,朋友相處應是平等地位,不應只遷就一方,最重要是大家懂得易地而處,「要是邀約者可說明相聚時間只是2至3小時,可問清楚朋友是否介意,否則可另約時間,讓大家有足夠時候傾談及做喜歡的事。」
她相信,討論區個案的事主未必是介意聚會時間少,而是朋友的態度欠缺尊重,「例如每次會面,並非問候或關心對方的近況,話題離不開自己想講的事,好像純粹想搵個人陪自己。」作為這類人的朋友,不要只感委屈而不吭聲,反而應適時表達感受,避免誤會愈積愈深。
能否碰面「隨緣」 免期望落空
香港遊樂場協會資深社工溫立文指,現時年輕人對朋友是否出席聚會多採取「隨緣」心態,不會期望朋友花太多時間陪伴,除非是男、女朋友,「例如喜歡就參加,不喜歡的可提早離場。」他又指,有機會是朋友之間的期望不同,例如「A希望B可以同自己食埋晚飯,但B認為只是歎個下午茶已足夠。」
溫立文坦言,要是雙方僅是泛泛之交,相信不會是打個電話就很容易邀約的類別,建議年輕人遇有疑惑或矛盾時,可坦誠向朋友表達感受,以減少誤會。假如有人過於自我中心,沒有考慮朋友的感受及處境,相信其朋友也會漸漸疏遠。
轉載自: 晴報
第九屆「傳媒轉型大獎」請投etnet經濟通一票!► 立即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