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2
父母重子女成績,親情也變得功利
「有沒有學分的?」
「沒學分,又要錢,不化算了。」
「經驗?是否大公司呢?幫不幫到將來的profolio?」
舊同學聚會,大家不是聊舊事,就是聊子女,其中一個提及他兒子想去紐西蘭做placement,他認為時間只有兩個星期,反正都要買張機票,不值得,而且又不計學分,更沒有理由去。
大家熱烈討論起來,有贊成,有反對,有沒所謂的,突然,所有目光投向我……
讀書時,我是學生會會長,又是校際辯論隊的主辯,他們不是問我意見,而是想知道我看法而已。
我問他過去一個月,在外用餐,有那一餐飯留下最深刻印象。他說今晚,我說不算;他想了一陣子,搖頭。我說你過去四個星期,在外面吃飯,花去的錢也有幾千元吧,他說不只此數,我笑說已經可以買一張紐西蘭的機票了。
言下之意,那不是錢的問題,而是他價值觀的問題。
我說昨晚凌晨時分,女兒仍未放工,如果要坐車,要兩個多小時才回到家,因為沒有地鐵了,坐的士也要35/40分鐘,卻要300多元。但明天七時又要起床,七時半便要出門口返工。
為甚麼還要這麼辛苦?她在NGO工作,每月人工才萬多元,而和她一樣,讀相同大學、一樣讀完碩士的已經拿3-4萬元人工時,她……仍樂此不疲,從來沒有怨言。
我說今天晚上,也不知道她何時下班。這樣的日子,兩年多了,而且晚晚也不知道她會不會回家吃飯?她吃了沒有?回來後吃多少?這麼夜才吃晚飯對身體不好,但已經不再想了。
因為這是她的生活,這是她的選擇,不錯,這是她的選擇。我們做父母的,就是要支持他們。
一個人的人生,若用金錢來衡量的話,未免太簡單了,假若真的只以金錢作為標準,那麼甚麼也不用說了。
究竟同學的兒子應否去去紐西蘭做placement,我不覺得是一個應該要討論的課題。子女讀書,最重要是讀他們自己喜歡的科目,若那些活動,不是去hea去吃喝玩樂的,而是有益身心的,就應該鼓勵和支持。
當然大前題是有能力去支持,即使沒有能力,也全力鼓勵。世界上不可能每一件事都以功利的看法作判斷的,何況是子女的教育和成長。若是,這一個世界就變得太冷漠和不近人情了。
女兒有個中學同學,在大公司工作,一個月也有3萬多元,但每天他爸爸不斷問他,甚麼時候考牌?你讀這麼多書,不考牌做甚麼?他的同學讀建築,當然會考牌?他十分煩惱,每天放工便不願回家,怕父母嘮叨。
他有自己的打算,甚麼時候考?想先做甚麼?但父母不關心他的工作和情感,只關心他甚麼時候考牌。因為考到牌,人工高一倍有多,所以才有那句「讀那麼多書,不考牌做甚麼」。
不少人的觀念都認為一個人讀書,不是為了學習到甚麼,而是為了考試,因為考試成績才最重要。升讀哪一間小學、中學、大學、讀甚麼科目、都是為了考試成績。讀到了那所大學那科目,就代表前途似錦了。
舊同學說和兒子傾不到兩句,大家都說「仔大仔世界」,個個一樣。我沒說話,女兒和我們可以聊上幾小時。
如果讀書只是工具,目的是考試的話,讀甚麼書便變成哪一本書對考試有用便讀,結果是讀書十幾年的人既不追求知識,亦不探索真理,只為怎樣拿到一個A。於是一切變得功利,父母和子女間的關係,亦由幼稚園面試開始,至大學畢業,都是以成績計,親情淡薄便順理成章了。
【立即投票】今個農曆新年你會如何度過? ►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