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0-02-07

武漢封城的成本效益

  中國抗疫最使人矚目的一項政策便是把武漢封城。有傳言近日中國600多個城市中有20多個封了,其實不對,所謂封城程度與武漢相差甚大。世衞及西方國家雖對此大動作感到驚訝,但既然這有助於減低疫情,她們也不會反對。但從中國自己的角度看,這政策倒是應作點成本效益分析的。

 

 

全國支援迅速 激勵士氣

 

  先說成本或代價。在經濟方面,短線的代價是難免的,代價多少,要看封城多久、封城期間的生產力,及封城結束後的復元速度。武漢GDP是中國GDP的1.6%左右(被疫症重點殃及的湖北則是4.3%),假設封城1個月,期間生產力剩下2成,那麼封城本身短線對中國全國經濟的直接影響是年度GDP的0.06%。

 

  但在世界經濟史中,只要人民士氣仍在,劫後的復元速度可以很快。2003沙士年的第2季,中國經濟的確有重挫,但全年下來,該年的GDP實質增長仍然高達10%。以此為鑑,封城的短期成本不少,但中國地方大,而且復元力強,長遠成本可控,而且會被人民其後的加倍勤奮抵銷掉。

 

  封城一種較難預先估算的成本是人民會否恐慌、士氣敗落,進而埋怨政府管治不當。此種情況其實必會在一部分人中出現,舉世皆然,關鍵是主流的民情如何。從各種報道看來,武漢人民頗為合作,多躲在家中自我隔離,除了在疫症早期出現過混亂外,士氣仍高昂。此種士氣的來源,相當大部分應是來自全國的迅速支援,及火神山與雷神山醫院的極速完工及醫學設施安裝妥當。若非2003年出現過沙士,人民有了經驗,今次的恐慌比例恐會更高。

 

  封城使外國人看傻了眼。根據美國疾控中心的估計,美國光是季節性流感,每年感染的人數在900萬到4,500萬人,因流感而死亡的人數則每年從1.2萬到6.1萬人不等,情況遠比中國的嚴重,但不見美國人恐慌,別人也不會就此把美國視為疫區。我問過一些美國醫學界中人,他們對中國的大動作及香港的恐慌大惑不解。不過,既然中國自己把一座大城市也封了,這便容易落人口實,乘機誇大中國疫情對他們的威脅,這對中國的國際關係不能說沒有影響。世衞專家雖然大讚中國防疫做得好,各國不用過度反應,但封城太有象徵意義,總會在部分世界人民中留下負面印象。

 

  多難可興邦,封城成本雖高,但其效益一樣顯著。疫情的初期,信息傳至決策人的速度不夠快(其實就算在美國此等先進國家,2009年的豬流感出現,美國盡了全力,但應對的速度也不比中國快),這多多少少都反映出中國應付某些環節仍存在弱點,若非有大爆發,這些弱點也不易暴露出來。所以疫症正好提供一個演習及檢驗體制的機會。此種機會成本很大,中國不應浪費掉。

 

檢驗體制 積累管理經驗

 

  戰爭往往能團結全國人民,使他們鬥志更昂揚。疫症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當人民要面對可怕的敵人時,一樣可激起更堅強的意志,但這並非必然,它需要一些條件。假如一個國家長期失敗,人民沒見過成功,我很懷疑在重大的新困難面前,他們還有無戰勝的意志。但中國近數十年來進步神速,人民有目共睹,所以自信心充盈,鬥志上升的條件存在。在政治上,此種意志對管治的有效性大有好處。

 

  封城也是一種決心及能力的展示。無論對錯,封城總會給人一種感覺,中央政府夠膽量下困難的決斷。封城也必會帶來一大堆管理問題,例如物資如何進出武漢,我不相信武漢政府沒有犯錯,但若她守得住幾個星期,甚至2、3個月,總會展示出管理能力及積累到新的經驗。

 

  封城顯示,習近平似是一位肯付出短線重大代價的人,無論封城的成本效益是否化算,疫情終會過去,他很可能會被視作一個很果斷的人,他最終成為贏家的機會頗高。

 

轉載自: 晴報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

更多雷鳴天下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武漢 #封城 #中國經濟 #GDP #成本效益 #肺炎股評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