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4-11-04

美國大選 | 香港應參與為中美關係緩和找尋台階

  近年來最為緊張刺激的一場美國總統選戰,如點票順利的話,就將在本周決出勝負。究竟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或其民主黨對手賀錦麗誰會上台?勝利者會怎樣選擇中美關係前路?對於香港來說,又會產生何種影響?

 

美國總統選舉即將於本周決出勝負。(美聯社)



  從大方向來看中美關係前景,目前暫還沒有可以令人鬆一口氣的蛛絲馬跡。回顧過去特朗普和拜登兩屆總統的對華政策,可以總結出的一條規律是,為求達到制約中國崛起的目標,無論是哪一位新總統上台,都會採納前朝的一些「辣招」。例如拜登入主白宮後,就保留了特朗普時期對華實施的關稅壁壘,在增加國庫稅收的同時,試圖壓縮中國產品在美國市場上的份額。

 

華府制約中國政策具延續性

 

  不僅如此,拜登又在對華加徵關稅的基礎上,推出了龐大的晶片產業補貼等計劃,透過友岸外包來加速產業鏈移出中國,建構所謂的「小院高牆」,滯延中國產業的發展與升級。由此可見,只要中美關係尚未找到走向緩和的台階,美國政府制約中國的政策將具有延續性,其力度會不斷上升,方式方法會不斷擴展,從而導致雙方緊張關係持續升級。

 

  從理性的角度來看,中美關係持續走向緊張,既不利於雙方,更不利於全球穩定。美方持續對華打壓,並撥出龐大資源發動反華文宣戰,在煽動了西方社會仇中情緒的同時,也正在激起中國國內對美國單極霸權主義的強烈不滿,要求北京對美西方及其附庸國家做出強硬反應的民間呼聲不斷升高。

 

  造成美方這種「損人不利己」狀況的根本原因,並不是民主黨或共和黨,賀錦麗或特朗普反不反華的問題,而是美國整個國家的政治精英階層,還沒有願意理性看待其單極霸權地位終將會結束的歷史必然趨勢。這將使得中國的進步和崛起,非但未能成為促成美國與之合作共存的誘因,反而進一步刺激其不安。美國在長達20年的反恐戰爭中虧空了國力,繼而又在烏克蘭戰場陷入了對俄羅斯的長期代理人消耗戰,現在又要和中國「死磕到底」,在戰略上顯然也是不智的。

 

香港的重要地緣價值

 

美國歷任總統的制華政策具有延續性,不容盲目樂觀。(美聯社)

 

  因此,中國內地和香港隔岸觀望今次美國總統選舉結果,除了要看當前選戰鹿死誰手,以及設定各種預案,以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外,更要從宏觀和長遠的角度,來思考中美關係的屬性是甚麼?對兩國以至整個世界的未來發展而言,雙方關係的最理想狀態是甚麼?大國博弈固然不可避免,甚至從正面意義上來說,可以刺激雙方在國家理念、產業科技等領域的競賽精神;但面對全球局勢的多極化發展,以及在氣候、疾病等各個領域的挑戰,兩國終歸要面向合作,才能為雙方及整個世界謀取更多福祉。

 

  筆者認為,正是在如何推動中美關係保持合作的問題上,又或者更為具體地說,在如何為中美關係找到緩和的台階,促進全球化發展,避免全球倒退至陣營對抗式的新冷戰問題上,香港基於其既是高度自治的中國特別行政區,又是亞洲首要的國際金融和貿易中心,有條件扮演重要角色。問題在於,在遠觀美國大選之時,恐怕很多港人都還沒有意識到香港的重要地緣價值,因此也就談不上以「第一人稱」,來參與中美關係,以致於世界未來發展路向的討論。

 

  在談及這個問題的時候,筆者想把讀者的眼光引向最近在新加坡舉行的一場辯論會。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生前創立的「通商中國」(Business China),最近主辦了第15屆慧眼中國環球論壇(Future China Global Forum)。獅城資政李顯龍、副總統王瑞傑,以及來自中國的全國政協常委畢井泉等全球700多名政、商界領袖出席了會議,足見論壇的權威性。

 

  在其中的一場專題研討會上,來自中國和新加坡的學者一同探討了中美地緣博弈背景下的全球經濟流動,及中國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關係。參與探討的學者,除了來自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教授、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姚洋、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訪問教授皮凱(Frank Pieke)外,還包括香港資深中美關係專家、港大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CCCW)始創主任李成教授。

 

李成:美國政治精英對華三大誤解

 

李成(左一)在新加坡的研討會上發言。(CCCW官方網站)

 

  為甚麼香港作為中國主要的國際金融和貿易中心,甚少主辦有同等份量的研討會,固然是個值得檢討的問題;但至少在這次新加坡的會議上,出現了來自香港的重要聲音。如果是換了在2020年美國大選前發表講話,李成教授的身份就會是美國布魯斯金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主任,他是該中心的首位華裔主任。而自去年前來港大創立CCCW後,該中心迅速舉辦及參加了一系列國際級別的研討會。

 

  CCCW的出現,無疑展示了香港在後疫情時代,重建其國際學術話語權,尤其是在國際關係領域的一項重要成果。例如李成本人在參加新加坡的官方權威研討會的同時,並接受了英國《金融時報》(FT)罕有地大篇幅專訪。FT的大篇幅報道展示了一種靈敏的新聞嗅覺 - 圍繞著今次美國總統選舉,及其對中美關係的影響,出現了一種有權威學術研究背景、值得留意其動向的「香港視角」。

 

  李成在新加坡的研討會上提出,中美關係當前出現的困難,主要是因為美國政治精英對華有三大誤解:一、誤認為中國決策層更關注政治而非經濟問題。他指出,近一年中國領導層走訪上海、義烏、濟南等多地進行實地考察和調研,與當地民眾交談,都展示出問政於民、實事求是的作風。

 

  在過去30年,85%的中國領導幹部有著長期基層治理經驗,他們的政治生涯始於省市縣級,而就中國近十年的發展,無論是「一帶一路」、內外經濟「雙循環」和綠色發展等,都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事實證明是具前瞻性的戰略布局。

 

  誤解二:美國實行「脫鈎」和產業轉移是源於中國的政策環境轉變。李成指出,外企在華面臨的主要難題並非政策環境,而是經濟結構和競爭格局的轉變。反而是西方國家實施「脫鈎」,「去風險」和產業轉移,對各國營商環境造成艱巨挑戰。

 

  相比之下,中國的大門將來愈開愈大。從三中全會的「創新發展」主題裏可以看出,私營部門在經濟發展中將發揮更大的作用。他還特別指出,區域化和全球化一直是中國不可忽視的發展機遇,如果西方國家選擇在此時退出合作舞台,中國應在中東和東南亞地區找尋更多新的合作夥伴。

 

  誤解三:中國干涉美國內政、試圖取代美國的國際地位。李成認為,中國領導層主要關注的是國內發展,而非取代美國。他認為,美國仍未習慣於直面中美關係,已經成為國際社會主要權力關係這一事實。

 

香港應代表中國伸出橄欖枝

 

  李成呼籲,各國只有理解了中國面臨的發展問題,和中國領導人處理問題的方式,才能正確理解中國;只有正確理解中國,才能在與中國的政治和商業往來中實現合作共贏。他呼籲國際社會對中國市場保持開放態度,並強調國際合作與全球化的必要性。

 

  開章明義,李成把中美之間當前面對的困難,歸因於美方對華存在「誤解」,既然是「誤解」,就仍有「化解矛盾」的可能。在美國總統選舉即將決出勝負之際,這種觀點為香港在未來中美關係前路中找到了一項重要的使命,那就是嘗試為兩國關係的緩和並走向合作共贏,找到可行的下台階,同時探索出一條更為可持續的全球化前路。

 

  說到底,香港的獨特地緣價值,使之永遠都適合代表中國向世界伸出橄欖枝。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心理急救II:幾個徵兆辨認身邊人需要心理支援!點樣對情緒進行急救、自我照顧?專家分享穩定情緒小練習► 即睇

更多政經范局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大國博弈 #中美關係 #美國大選 #特朗普 #賀錦麗 #慧眼中國環球論壇 #李成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