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15-11-10

【歷史一刻】 「習馬會」採訪側記

  身為記者,有幸第一手目擊兩岸多年來破冰的歷次大事。93年的汪辜會,中間的連戰訪問大陸,海峽兩會的交流,以及兩岸首次事務首長會議、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和習近平會面,一直到這次歷史性的「習馬會」。對於這次會議,各方評論已經太多,我想提供的是媒體人角度的側寫,讓讀者從不一樣的觀點,關注習馬會。

 

  1993年,大陸國力尚未真正崛起,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也完全無法跟現在相比。因此汪辜會,我看到的是真正的平起平坐。

 

  但是時隔22年後,大陸各方面已經遠遠超越台灣。雖然台灣政府一直強調「習馬會」尊嚴對等,但以我這種參與過兩場盛事的採訪經驗來看,這次採訪安排就明顯有主客之分。

 

綠營支持者反對「習馬會」。

 

  兩岸先後宣布領導人會面消息後,大陸國台辦隨即開了網上報名窗口,當作一件大事,有備而來,妥善而有效率的處理。反觀台灣對媒體急著詢問的採訪安排,竟然各部門互相推拖,私下卻先向「總統府記者聯誼會」會員發送表格,但又不接受外地駐台記者報名。偷偷摸摸,不知道在考慮糾結甚麼。

 

  一位美國駐台記者批評說,如果是對等雙方,應開相同窗口接受報名,是否台灣當局有麼難言之隱?

 

  好不容易在大家抗議下,相關部門終於接受了我們的報名,但卻發生台灣發的採訪證不能入場的笑話。

 

  原來當天採訪活動的記者證有三個版本,包括:以簡體字印著西元日期的兩岸領導人會面證、只印簡體字「記者證」三個字的採訪證,以及台灣印製並使用「中華民國年號」標註「104年11月7日」的記者證。

 

  北京不能接受「中華民國年號」這種版本,記者證宣告無效。而如果外國駐台記者,只向台灣報名採訪沒向大陸登記的話,現場也找不到這些人的採訪證。

 

「習馬會」現場保安嚴密,所有記者都要經詳細檢查隨身物品才能進場。

 

  領採訪證過程也是笑話一場。國台辦前一天晚上發證,流程和過往採訪海協、海基負責人會談,或者兩岸事務主管會談差不多,只多了當場要提出護照等身分證明文件一道手續。因為我向兩岸都提出採訪申請,第二天中午去台灣的發證櫃檯卻領不到證,因為已被另一同名同姓的人領走,調查簽收單才發現是自己昨晚的簽名。

 

  這時才恍然大悟,原來一切報名、審批、發證是由中方主導,台方竟然拿中方的名單和表格來發證,彷彿兩岸已經統一,由中央政府幫忙地方政府處理這次採訪安排。

 

 

 兩岸領導人歷史性握手。

 

  會談流程和1993年汪辜會談比起來也是不對等,雖然兩位領導人同時出場握手、互稱先生,台方宣稱達到尊嚴對等的要求。但93年會談結束後,海協和海基會都是負責人親自而且同時在不同地方舉行記者會。反觀這次記者會,由國台辦主任張志軍代表習近平舉行,反而是馬英九身為領導人的記者會卻排在張志軍之後,尊卑立判。

 

習近平和馬英九應現場記者要求向大家揮手。

 

  不過台灣的民主制度培養,以及馬英九的應對還是有可取之處。長期習慣面對批判炮火的馬英九,理所當然的親自面對媒體,處理充滿不可知變數的場面。對台灣人來說,根本難以想像會由手下來代打。而大陸方面畢竟還是習慣百分百掌控情勢,主帥不願輕易親自面對媒體。

 

  兩位領導人共進晚餐後,酒店大堂早已擠滿想一睹他們離開時風采的民眾。馬英九出來時立即引起轟動,他也非常親切的向兩旁民眾一一握手,甚至合影留念。我目睹不少熟女拍到馬英九照片後,甚至激動到全身顫抖,看來馬英九還是保有一些魅力。但由於國情不同和安全問題,習近平選擇從另一通道離開,讓大批苦苦守候的中國遊客相當失望。

 

握手後兩位領導人並肩離場。

 

  原本台灣政壇都以為馬英九還沒下台就已經過氣,而且被戰友和敵人聯手無視和踐踏,沒想到突然冒出這石破天驚的神來一筆。本來大家都以為無望的「習馬會」,轉眼間成為事實,篤定在歷史留下紀錄。馬英九這一記回馬槍,實在不簡單。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

更多台灣熱話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回顧24 展望25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