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3
也是一場文化滅絕:從加沙詩人之死說起
12月7日,被喻為「加沙一把聲音」的知名詩人、44歲的作家及學者雷法特.阿拉雷爾(Refaat Alareer),和妻兒共同死於以色列的空襲下,這不僅令所有巴勒斯坦人震驚悲憤,海外文壇學界一樣惋惜哀嘆。由於阿拉雷爾生前一直堅持用英語寫作,好讓巴人故事能散播更廣,因此他的作品得以經常見於西方媒體,他亦從而為西方文化圈所熟悉。
大家都認為,以色列那一枚導彈,極有可能故意落在阿拉雷爾身上,因為以色列今次除了在加沙進行種族清洗外,這同時也是一場文化滅絕。還記得以色列財長在今年3月公開說過甚麼?他說:「沒有巴勒斯坦歷史或文化,也沒有所謂巴勒斯坦人民。」其實他想強化錫安主義者的論述,整個巴勒斯坦土地本該全部屬於猶太人。
毀滅一個民族,必須從毀滅他們的文化開始。不要忘記,以色列情報厲害,手上早已有著巴人自治區西岸以至加沙全部文化人的資料和文化據點地圖。今次以色列在加沙從北到南無差別的空襲,當中也有其精心的計劃。不要輕信他們僅想剷除哈馬斯,只要細看以色列在加沙各層面所造成的破壞,從人類到民宅、歷史建築、醫院、樹木和水源,都要令加沙居民無法再生存下去。
以色列濫炸加沙的民宅、醫院、歷史建築及博物館等,造成各層面上的破壞。(AP)
在這場種族滅絕行動中,摧毀加沙的文化層面自然是以方最重要的目的。以色列要否定巴人的存在,首先要否定他們的知識、歷史和文明寶藏,例如1947年巴人災難日(Nakba)開始時,當時的猶太復國主義民兵驅趕巴人、清洗他們村莊之餘,也不忘襲擊巴人的博物館和文化場所,包括位於雅法(Jaffa)的紅色電影院(Red Cinema),現在他們的子弟兵在加沙重複祖輩的行為。
巴人自治政府文化部近日發布最新的報告,報告裏按已知的資料,列出了加沙作家、詩人、學者、藝術家和舞蹈家的死亡名單,還有各出版社和檔案館被毀壞的狀況,以及歷史建築的損失。該報告讓人看得痛心疾首,而且全世界都在眼巴巴地看著以色列每天的「演出」,卻無能為力,又或袖手旁觀,沉默是金,更甚者助紂為虐。
據統計,自10月7日至今,受以色列轟炸摧毀的共有21個文化中心、9家出版社和圖書館,包括薩米爾.曼蘇爾圖書館,該圖書館此前曾於2021年成為以色列軍隊的襲擊目標;20個歷史古蹟(教堂、清真寺、博物館和考古遺址),包括拉法博物館,裏面藏有數百件與古代巴勒斯坦遺產有關的文物;聖波菲里烏斯教堂,世界上第三古老的教堂;賽義德哈希姆清真寺,先知穆罕默德祖父的埋葬地;位於加沙城老城區中心的大奧馬里清真寺,加沙最古老和最大的清真寺;以及被列為世界遺產的安泰頓港遺產和伊斯蘭遺產。
此外,加沙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活動場地拉沙德.肖瓦文化中心(Rashad Al-Shawwa Center),和位於加沙南部尤汗尼斯(Khan Yunis)的阿卡拉拉文化博物館(Al Qarara Cultural Museum),早已在以方空襲中變成廢墟。這令我們想起恐怖組織「伊斯蘭國」在敘利亞內戰中肆意炸毀敘利亞不少歷史文化古蹟,猶如向人類文明開戰。那麼,以色列呢?
阿拉雷爾遇害前寫的一首詩《如果我必須死去》,現時在社交媒體瘋傳。(網上圖片)
好了,現在讓我點算一下至今已知犧牲掉的加沙文化人物:自10月7日以來,在以色列空襲中喪生的有28名知名創意專業人士(包括4名兒童)——73歲的詩人沙赫達Shahdah Al-Buhbahan與他6歲的孫女一起被殺;舞蹈冠軍Sham Abu Obeid和Leila Abdel Fattah Al-Atarsh,去世時年僅8歲;來自愛德華.賽義德國家音樂學院的15歲小提琴神童盧布納.馬哈茂德.阿利安(Lubna Mahmoud Alian),與她的50名家人一起被殺;「巴勒斯坦新聞教父」比拉勒.賈達拉(Bilal Jadallah),在前往尤汗尼斯與家人團聚時被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巴勒斯坦物理、天文物理學和太空科學教授、伊斯蘭大學校長蘇菲安.泰赫博士,與全家一起遇難;獲獎詩人兼小說家赫巴.阿布.納達,與她的兒子一起遇難。
誰能制止這場瘋狂的種族文化滅絕反人類行為?這肯定是21世紀一頁最殘酷的歷史。
詩人學者阿拉雷爾在遇害前寫了一首詩《如果我必須死去》,現已被繙譯成20多種語言,在社交媒體瘋傳:
「如果我必須死去
那麼你必須活下來
活下來
講述我的故事
請你賣掉我的東西
然後買一塊布
和一些線繩
白色的布,做成一隻長尾巴風箏
加沙某個地方,有一個孩子
會向天上凝望
她在尋找
天堂裏的父親
她的父親,在大火中離去
來不及向任何人告别
甚至來不及
和自己的身體告别
當這個孩子看到
你為我做的風箏,在天上飛
她會相信,天使就在那裏
為她帶回愛
如果我必須死去
那麼讓它
帶來希望,讓它
成為一個傳奇」
【你點睇?】政府擬立法規定所有的士須於車內安裝攝錄設備,你是否認同? ►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