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3
鑽研「空明朝體」逾6年!字體設計師自比「工匠」,借造字助香港文化發展!
閱讀書籍、看到街道招牌、甚至在電腦打字時,有否想像過字體的由來?這些字體都是來自字體設計師們一筆一劃的設計,重複不下數百次勾捺撇畫所構成。字體設計師與我們息息相關,但關注的人卻不多。
入行12年的字體設計師許瀚文坦言,在商業掛帥的香港,要堅持在這行業發展並非易事。但他從未放棄,今年更自立門戶,創立設計公司「KOWLOON TYPE九龍活字」,同時推出鑽研超過6年的繁體中文字型「空明朝體」。
香港字體設計師許瀚文入行12年,最近成立設計公司「KOWLOON TYPE 九龍活字」,並推出鑽研逾6年的繁體中文字型「空明朝體」。
在理工大學修讀視覺傳達設計系的許瀚文,就學時開始察覺到同學因為中文字型欠缺美感,所以一般會避開中文字體設計,而轉向用其他語言如日文字型,令他不禁反思並探究如何改善問題。惟當時要踏入字體設計行列並非易事,他解釋,不少從業者都相當低調,加上過往提到設計,大眾都可能只會聯想到時裝設計及平面設計,根本沒有渠道可以找到機會,去了解字體設計行業。
考耐性 曾參與設計騰訊字體
不過,許瀚文坦言自己幸運,機緣巧合下在大學三年級遇上師傅柯熾堅,畢業後就在他帶領下,踏入字體設計的行列。他笑言,入行的第一步也不容易,當時並非可以立刻進行創作,而是要先作無數的練習,許瀚文提到,當學徒首半年一直重複畫筆劃,像是「景」字中的直勾,會被批評筆勾太緊,需要一直練習。他表示:「要做字體設計師,其實會用上許多時間,一定要好有耐性,不少年輕人就因為看不到前景而選擇離開。」
談到「耐性」,許瀚文也直言這是字體設計師的首要條件,全因想設計一套字型需一至兩年以上才能完成。相比一般平面設計師,一個項目的工作時間,大約只需一兩個月,字型設計的規模更大、耗時更久,再加上漢字的工作量更繁複,字型設計要更長時間的細心打磨,「一套中文大概16,000字,平均每顆字粒需半至一小時設計,是一門講求時間與細心的學問。」
字型「空明朝體」以直感開發造字,會「起角」。
入行12年的他,曾在英國Dalton Maag、美國Monotype等字體公司工作,亦曾參與過騰訊字體等設計項目。直到去年,他踏入事業瓶頸期,對自己的前路感到迷惘。因此在今年初決定要放手一搏,與兩位造字匠人張堅強和馮景祥,創立設計公司「KOWLOON TYPE九龍活字」,並同時在網上眾籌平台發起集資活動,推出鑽研超過6年的「空明朝體」。許直言,如果是次眾籌失敗,已打算要轉行,但幸好大眾反應熱烈,為他再次打上一枝強心針。
最後成功眾籌逾500萬港元,據資料顯示,近5,000位贊助人中,超過8成來自台灣。許瀚文指出,香港人對於未完成的產品會有一定的戒心,未必願意投資到他們身上,「在香港要做文化發展,哪有這麼容易!」雖則如此,但他依然盼望香港人可以多留意自己本地文化,讓本地設計師可以獲得更多的關注。
保持工匠精神 遇困仍堅持
在面對種種問題和困難下,許瀚文坦承自己在年輕時,曾因為創作未能完全得到其他人認同,而有所介懷,也曾多次想過放棄,不過每一次都因為想到自己的「使命感」,而選擇繼續堅持。
他把自己比喻為工匠,並認為自己是提供工具給其他設計師使用。當看到使用者滿意並享受,他就會從中得到動力和滿足感。與此同時,作為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他坦言:「很希望有屬於香港人的字體,可以揚名海外,更希望可以透過文字,將香港文化宣揚出去。」
Source: 香港經濟日報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