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5
《經濟不停學》債務違約後的三條出路
近期港股持續低迷,恒指多番創下年內新低。在這弱勢背後,市場對內房違約風險的關注度再次升溫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事實上,隨著近年內地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出現債務違約的企業亦轉趨頻繁。對於投資內房的朋友而言,企業出現違約後能否全身而退是衡量投資風險的一個非常重要指標。事實上,企業發生違約後,將視乎違約程度、發行人財務狀況、債權人權利狀況等因素,來決定相關的處理方式。一般而言,企業出現債務違約,具以下三種途徑可供選擇。
發債企業與投資者協商
第一種是發債企業與投資者進行協商。一般而言,民營企業在被債權人提出以法律途徑解決問題前,會傾向先以自主協商方式解決。例如,今年3月,融創中國(01918)公布,已與逾30%債務的境外債權人小組就重組條款達成協議,並擬尋求其他債權人加入重組支持協議,當中涉及可轉換債券(CB)、強制可轉換債券(MCB)、融創服務投資普通股,以及發行新票據等多重償還債務方案。同時,融創在今年九月公布,重組計劃會議獲應計未付利息總額97.53億美元(佔計劃債權未償還總額的98.3%)的計劃債權人投票贊成計劃。
債權人願意大幅削債
第二種是訴諸法律途徑來拆解困局,其具體形式例如求償訴訟、仲裁和破產訴訟等,較常見出現的解決方案包括司法重整。例如2021年獲得重組通過的北大方正。當時重整方案有3個選擇︰一次性現金折價支付、部分現金支付加部分股權支付(亦即債轉股),以及部分現金支付加債券交換。對於一次性現金折價支付的方案,要債權人接受一個偏低的收購價,這種因債務重組而造成的折讓和損失,稱為「Haircut」(通常以%來表示,例如願意接受七成的Haircut,即是說可取回三成左右的債務價值);對於債轉股,未來仍然具有不確定性,包括企業債在轉股之後,經營狀況是否好轉,未來股份潛在回報等。而債券交換,要考慮能否順利收回本息,如果新債券由其他人發行,亦應考慮新發行人的財政狀況及背景等。
企業接受破產清盤
若上述途徑仍未能達至解決違約問題,那麼最終有機會導致第三種情況出現—企業走向破產清盤。這個法律程序是停止公司的生產運作、在短期內出售所有資產套現後,依先後次序償還債項,再按法律程序宣布公司解體。清盤人會為變賣資產計算,在付清所有費用,包括法律上的支出、清盤所需費用、員工薪金等責任後,再分配給優先債權人及有抵押債權人後,剩餘的才輪到債券持有人,耗時漫長,而且資不抵債情況令可取回的價值更小。要說近年在上市公司層面出現這種例子的,則是在去年已被港交所(00388)勒令除牌的新昌集團了。
撰文:光大證券國際證券策略師 伍禮賢
【你點睇】陳美寶、羅淑佩分別被任命為運物局及文體旅局局長,你是否認同新任命有助香港鞏固物流樞紐地位及促進旅遊經濟?►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