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10
人民銀行也挺難
今年5月前三個星期,據內地媒體報導四大國有銀行才借出去1200億元。當市場正為經濟放緩的擔心的時候,5月最後一個星期四大行貸款暴漲,一個星期借出接近之前三個星期的總量,全月新增貸款也就扶搖而上了。
這是中國人民銀行在一年內第四次轉換政策基調。去年第四季度,京城上下都在談供給側改革,銀行收縮信貸。今年第一季度在穩增長的政策下,新增貸款在1月和3月先後創出歷史第一和第三記錄。然而,權威人士言論再次改變了央行立場,視窗指導之下,4月新增貸款只有3月份的三分之一。5月份的大部分時間,銀行仍小心翼翼地借貸,但是最後幾天就開始了衝刺。
市場對央行政策的評價是,「穩健的貨幣政策很積極」;政府對央行政策的要求是,「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真的穩健」;央行自己的說法是,「我們一直挺穩健的」。其實,政府在供給側改革和需求側刺激之間重心不斷搖擺,貨幣政策自然搖擺,銀行貸款量自然大起大落。
那麼,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政策到底是穩健的還是積極的?在筆者看來,本屆政府的貨幣政策除了最初的一年外,始終是積極的,印錢的速度堪比2009-2011年的四萬億時代。人民銀行透過定向發行向政策性銀行注入流動性,再由政策性銀行資助基建專案,是乃本屆政府的基本套路,中間還有為地方債置換鋪路的任務。
但是這次貨幣政策擴張的效果明顯不如上一次,工廠訂單3月跳升一個月後,4月份就又沉寂了。政策性銀行的借貸節奏也明顯放慢,因為如今找到好的基建投資項目越來越難。5月底銀行借貸衝刺,多數都是短期流動性安排,進入實體經濟的不多。換言之,貨幣擴張的乘數效應愈來愈低,實體經濟並未受惠於寬鬆的貨幣政策。
這個情況在歐洲日本也同樣存在,只是那裏的央行坦承貨幣擴張。問題在於改革裹足不前。貨幣政策從來都是偏師,是為結構改革鋪路的。結構改革僅聞樓梯聲,貨幣政策也只能唱空城計,諸葛的空城計嚇退司馬百萬兵只能用一次。
穩健的貨幣政策真的做到穩健,必須有其他政策措施的配合,必須有改革的推進,必須再燃民營投資的積極性。就貨幣政策談論貨幣政策,就像看病只關注高燒,不理背後的炎症。
本文原載於今周刊,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你點睇】陳美寶、羅淑佩分別被任命為運物局及文體旅局局長,你是否認同新任命有助香港鞏固物流樞紐地位及促進旅遊經濟?►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