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2-02-04

Omicron在2022年結束疫情?

  美國有一對夫婦,在除夕夜舉辦party,邀請了另外四對夫婦參加。為慎重起見,大家相聚之前各自做了新冠病毒快速測試,結果十個人中有九個呈陽性反應。大家商量的結果是,九位元呈陽性的朋友相聚happy,那位沒有被感染的留在家裡自己吃飯。

 

   這是一個黑色幽默味道極強的故事,笑聲中摻著痛苦、無奈,甚至家庭悲劇。疫情甚麼時候結束?我們甚麼時候可以恢復正常的生活?

 

  好消息來了,Omicron病毒或許能夠結束新冠疫情。

 

(iStock)

 

  在最近一期柳葉刀裏,有幾篇關於新冠疫情的文章,其中一篇出自華盛頓大學IHME中心主任Chris Murray的文章最引人矚目。Murray受委託為拜登政府做疫情建模,對疫情發展、傳染率、住院率和病死率的預測一直很准,筆者已經跟蹤他兩年了。這是一位久孚盛名、廣受尊敬的疫情專家,他這次大膽預測新冠大流行可能在不久結束,標誌性時間點是2022年3月。根據現在疫情蔓延趨勢,他預測到三月份全世界一半的人口會感染上Omicron。

 

  由於突變,Omicron附著於上呼吸道的能力比之前的變異株強10-30倍,這使得它的傳染性超強。但是它在肺部的繁殖能力卻只有之前變異株的三分之一,這就決定了Omicron的重症率和死亡率較其它新冠病毒低很多。

 

  病毒的生物本性是求生存、求繁殖、求擴張,殺死寄主對實現這個生物目標不利,所以病毒的演變過程,一般是向傳染性增強,致死率下降的方向發展。新冠病毒的演變,符合生物規律。

 

  Omicron集合了多種變異株的突變,它可以對其它變異株產生保護力,因此幫助人類建立免疫屏障。被Delta病毒感染過的人還可能被Omicron感染,但是被Omicron感染過的極少再被Delta感染。在病毒之間的競爭中,主流病毒會壓縮其他病毒的生存空間,如今美國的新增感染中95%以上是Omicron病毒感染。

 

  從某種意義上講,Omicron是以輕微感染為代價,換取免疫能力,在筆者眼裡這就是天然疫苗,而且是接種速度極快的疫苗,所有國家都可以獲得的疫苗,研發成本和製造成本為零的疫苗。

 

  按照這個邏輯,今年春季發達國家中多數人已經對病毒產生了抗體,於是就可能陸續開放邊境。人類無法對病毒清零,但是可以逐漸築起免疫壁壘,同時大幅改善治療手段。這樣就有可能和病毒共存了。

 

  在人類抗擊新冠疫情的過程中,一直存在著兩種不同思路的抗疫路徑。一種是動態清零,嚴拒病毒於國門之外,一俟發現感染個案便不惜代價窮追猛打。這種思路的代表是中國,中國實現了新冠疫情清零,經濟率先復蘇。迄今為止,中國以及部分亞洲國家在防範和消弭疫情上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另一種是群體免疫,在公共醫療體系不至於被壓垮的前提下,逐漸讓民眾感染新冠病毒、產生自身抗體、建立社區免疫堡壘。這種思路的代表是英國,英國的「佛系抗疫」在2020年招致感染大爆發,醫療體系癱瘓,政府被迫修改社交距離政策、封城堵路,但是之後英國的抗疫思路仍然是建立在擴大群體免疫基礎上的。

 

  英國的Omicron疫情來得極快,去得也極快。新冠單日感染人數在一月初創下最高紀錄(比Delta疫情的水準幾乎高了一倍)後掉頭急跌,同期死亡人數的上升也比Delta時候緩慢很多。根據英國國家統計辦公室的資料,或是接受了疫苗或是已經受到感染,百分之九十九的英國人體內對新冠病毒呈陽性反應(抗體超過42ng/ml)。英國政府宣佈取消所有社交距離限制和強制口罩令。

 

  美國不少城市的新增感染、住院率、死亡率的統計資料,與英國的形態吻合,但滯後若干星期。相信美國政府也會在不久將來放寬抗疫措施。照此趨勢,發達國家的確有可能在今年春季逐步開放邊境,跨國出行不再是難於上青天的事情,在經濟活動和生活方式正常化上也許可以邁出重要的一步。

 

  重啟跨國旅行上,中國的進展可能會慢一些,不過估計也會慢慢開啟。國務院最近發佈了「適時啟動入境旅遊促進行動」的技術指南,也在為「健康、安全、有序」地恢復中外人員往來做準備。

 

  其實上述所講的兩種抗疫路徑,都是動態清零,一種是陽性清零,不允許新冠病毒存在,另一種是陰性清零,讓所有人都對病毒產生抗體,開放經濟活動。

 

  陰性清零的一個重大風險是,新冠病毒可能製造出新的、比Omicron更兇狠的變異株出來。病毒變異無時無刻都在發生,新冠病毒變異已知已經有上千種,只是多數變異未必適合人類,也就沒有上到WHO的希臘文名單中。但是風險隨時存在,而且Omicron或許對新病株沒有保護力。

 

  針對新冠病毒,人類建立了五條防線,個人防護、封城堵路、疫苗接種、藥物治療、群體免疫。每條防線都有自己的道理,但在不同時期和不同環境下作用不同、效率不同、成本也不同。Omicron的死亡率跌到0.2%以下,略高過流感的平均水準,與甲型流感差不多。當藥物可以提供有效治療的時候,當群體免疫開始提供抗疫堡壘的時候,防疫手段或許需要作一次重新評估。

 

  從經濟學角度看,凡事都有機會成本。極端抗疫措施所帶來的經濟損失是巨大的、不可持續的。新冠疫情期間,殺死經濟的不是病毒,而是人們的恐慌。如何在生命安全、經濟繁榮和生活自由之間作平衡,是決策者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新冠病毒可能長期存在,其性質逐漸從pandemic(大疫情)轉變為epidemic((流行病),我們必須學會與病毒共存,通過疫情管控和特效治療藥物,在公共醫療體系不被擠兌和低病死率的的前提下與病毒共存。疫情什麼時候結束?Omicron也許幫到忙,但並非決定性因素。決定性因素是我們的心,在做好防護的情況下,放下我們的恐懼,逐漸恢復我們的正常生活。

 

(本文原載于財富雜誌,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恒指在2024年先跌後升,你點睇2025年港股走勢?► 立即投票

更多陶冬天下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Omicron #新冠肺炎 #陽性清零 #陰性清零 #動態清零 #流行病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