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14 12:28:49
廢物大改造 垃圾也是寶 餸尾變佳餚 空樽製家品
香港人愛消費,亦愛浪費,家中垃圾桶堆得愈多垃圾,堆填區亦爆得愈快。為應對垃圾問題,港府擬在2019年落實垃圾徵費計劃,與其思考到時怎樣慳垃圾費,不如盡早改變生活習慣。兩位「減廢達人」傳授心得,教大家如何將菜頭菜尾化身佳餚,減少廚餘又能省下買餸錢,亦可將家中的空樽、空罐,化身成實用的家品。
琳琳指,招待親友的「大食會」最易造成浪費,建議應「預少不預多」,如有6位客人,每款菜應只預5人分量︰「人人口味不同,不是每款個個都食。」
買餸難細分量 悟煮剩菜之道
琳琳將下廚視作親子活動,善用剩菜有助培育下一代環保意識。
8年前放下投資銀行高職,轉換跑道開始烹飪事業的陳彥琳(琳琳),善用「剩菜」之道,原來亦與投行工作有關,「那時工作很繁忙,偶然才有空煮一兩餐,因為買餸分量少,每餐成本都好高,於是便會思考怎能善用材料煮餸。」琳琳坦言開始減少廚餘的動機,是出於實質多於環保,「某些材料根本買不到細分量裝,例如邊度會有10蚊叉燒買?加上當時工作很辛苦,回家打開雪櫃有甚麼便煮甚麼,漸漸研究出一套用剩菜煮食之道。」
調味汁製冰 重用無難度
「依家我和先生食完泰式青口,不會倒掉調味汁,反而會雪藏製成冰粒,之後再吃泰式菜都不用特別去調味了。」為善用廚餘,琳琳更在家中闢出「種植閣」,與女兒一起栽培各種香草,「做菜時刨的蘿蔔皮、乾蔥皮都很難入饌,我會用來做肥料,直接埋在盆栽泥中,種出的香草又可食番。」她笑言,最開心的是有香草「意外生花」,吸引蜜蜂來採蜜,亦成為傳授知識的「教材」,「其實香草出了花,影響葉的營養吸收會損味道,但乘機可教囡囡蜜蜂採蜜的花種不同,蜜糖的口味亦會有異。有了眼前例子,囡囡不知聽得幾入神。」
要持家有道,「慳家」亦是主婦的必修課。說到浪費之首,「湯渣肉」當是不二之選,「其他餸菜只要預好分量,很少會出現剩菜,惟獨煲湯所用的豬肉、雞肉,落少了湯會無味,但煲過後不少人嫌粗糙難吃,很易丟棄。」但善用「切絲」、「打碎」兩招,湯渣肉不難「重回餐桌」。琳琳教路將湯渣雞肉切絲,再加上牛油果、蛋黃醬及橄欖油,就可重拾「滑嫩」質感,適合製作三文治等輕食。
湯渣肉切絲 食得唔會嘥
湯渣入饌亦可省回不少買餸錢。「煲湯最少要買30、40元肉,以每周煲3次湯計,1個月已可省近500元。」琳琳指,重用湯渣只需翻熱,毋須再花心思醃製和烹調,省下的時間成本不可忽略。「平時食剩的牛扒,隔日可能無味同質感較老,但只要切碎炒飯,便可重拾牛味了。」
無用之物改造 堅持要夠簡單
阿恒指,創辦「垃圾手作」後,親友都不時獻出「垃圾」冀能改造成有用物品。
專門教人將家居廢物改造成有用家品的fb專頁「垃圾手作」,建立不足1年,旋即獲5,300人追蹤。版主方奕恆(阿恆)卻指自己絕非環保人士,改造垃圾全因看不過眼,「屋苑樓下的回收箱經常爆滿,膠樽這些家居廢物又是人人都會產生到的,便想有何方法改造。」
愛做勞作的他,受改造廢車轆的環團「軸物行者」影響,開始思考自己改造之道,「我的改造方針是材料要家家都有,所用工具亦要夠簡單。難改物料如玻璃,往往要用電鑽,我都不會採用。」阿恆亦堅持成品要耐用及可取代市面產品,才會作出推介,「曾試過用膠樽加風扇整吸塵機,但吸力很差,故此棄用。」
社會欠支援 環保卻無門
阿恆指,較薄身的膠樽,可改作裝襪子等輕身衣物,避免被重量「扯爛」。
因拒絕「為更新而改造」,一件作品由構思到完成,往往花費1個月至數月。至今作品不足30件。阿恆笑言︰「我不是想做到量產化,而是想公開心得,歡迎大家偷蹺、偷圖,齊將家居垃圾變成家品。」說到遺憾,阿恆指最不甘心是改造成品中,不少家中已有相應產品︰「如紙巾筒,屋企一早買了。」
社會支援不足,亦令有心環保者難貫徹始終,「我出街都會帶水樽,但有時飲晒,都迫住要買樽裝水;如果便利店有得散賣清水,或多些公共水機,浪費的膠樽自然會少得多。」
由無到有,需要的除了巧思,還有惜物之心,「牙刷每3個月就換一枝,感覺好嘥,一直諗可怎樣再利用,後來發現刷柄很堅固,可改作泥剷、畫掃等工具的手柄。」阿恆最近亦儲下不少包裝硬膠膜,剪成細條後,原來可化作刷毛;紅酒塞加木筷子可組合成隔熱墊;愛乾淨的太太用剩的酒精樽,亦被他變身成為放風筒的置物架。
再厲害改造 也不及減廢
阿恆續指,再厲害的改造,亦不及源頭減廢有效,「像我平日用肥皂沖涼和洗頭,已減少產生好多淋浴露樽;過去曾經想用補充裝代替,實行起來才發現不是度度有得買。」
《說說心理話》情緒反覆無常點算?一句「唔緊要」已經很大安慰!社工分享如何扭轉負面想法►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