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20
貧富懸殊創新高(工黨 李卓人)
統計處星期一公布最新住戶入息分布的主題報告,結果發現香港貧富懸殊進一步惡化,反映住戶入息差距的堅尼系數,由2001年的0.525上升至2011年的0.537,是1970年代起,開始有關統計以來的新高。
另一個令人震驚的數字是全港入息較低的一半住戶,實質入息中位數比10年前倒退超過一成,其中入息最低的一成住戶,其入息中位數更較10年前大跌三分之一。
貧富懸殊持續惡化,政府不但沒有正視問題,反而刻意淡化事實,在公布統計數據的記者會上,官員辯稱以除稅和福利轉移後所計算的堅尼系數,更能客觀反映全貌;若按此方式計算,2011年香港的堅尼系數是0.475,與2006年的數字相同,反映貧富差距沒有惡化。
政府的解說值得商榷。統計處計算的福利轉移,是將實物形式的醫療、教育和房屋福利,以現金量化後分配予住戶。以入息最低的一成住戶為例,2011年,平均每月獲分配的醫療福利約2,000元,差不多等於該組別住戶的每月平均入息。大家可以想像,加入2,000元醫療福利後,入息最低一成住戶的生活素質是否有顯著改善?這些實物形式福利,並不是住戶可自由動用的入息,我們只能說如果沒有這些福利,住戶的生活會更淒慘,卻不能錯誤理解為大幅改善住戶的生活。
另一個同樣重要的問題,是兩種計算堅尼系數的方法,是分別反映初次分配(市場分配)和再分配 (除稅和福利轉移後)的入息分布情況。不少研究指出,即使兩個地方的再分配後入息分布相若,如果一個地方的初次分配較為懸殊,貧富差距對社會的負面影響亦較為顯著,包括社會凝聚力和社會流動較低,而市民的健康狀況(包括精神健康)亦會較差。
無論怎樣,香港貧窮懸殊問題早已響起警號。不管是按原本入息計算,抑或是按除稅和福利轉移後計算;不管是計算所有住戶,抑或是只計算從事經濟活動的住戶;不管是按住戶入息計算,抑或是按人均住戶入息計算,香港的堅尼系數都超過國際警戒線0.4。政府與其花精力發表大量不同數據混淆公眾視線,不如切切實實制定措施收窄貧富差距。
《工黨主席 李卓人》
《說說心理話》身體唔舒服查唔到原因?周身痠痛疲累?可能係患有心身症!點解原生家庭會長時間影響一個人?點樣脫離循環?►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