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16-06-24

書店事件與情報戰

  我不是一個多疑的人,相熟朋友若無喜愛吹牛的形象,我通常對他們所言的合理之處,照單全收,不會懷疑其動機。但在學術及公共議題上,我取態卻更謹慎,非看到可驗證的證據,否則對各種說法一般存疑。

 

  林榮基事件已擾攘多時,我對李波及林二人的說詞都大覺可疑,若無進一步的證據,我只會視整個事件是疑案。為何如此?因二人都有強大的誘因隱瞞部分事實,我們不易理出真相。至於不少人各自以為已搞清來龍去脈,恐怕只是他們根據個人喜好去作出判斷而已,難合乎學界定案的標準。

 

各人均有誘因隱瞞部分事實

 

  李波不願把情況說清楚,並不奇怪,可能他自知犯了內地的法(出版禁書,書店並有向內地出售,他不易脫清關係),又或許因他有親人在內地,恐牽連他們。此乃人之常情,當年我在美國讀書時的台灣同學,不少便十分懼怕被國民黨的職業學生打小報告,連累家人,所以噤若寒蟬。但既然如此,我們追問下去,也是枉然。

 

  林榮基也可能有極大的誘因誤導公眾。他指使在深圳的女友偷偷摸摸寄禁書,顯然是他早知道這是違反內地法律的舉動。他回港取證可是難得的脫身機會,但他亦應知道一旦不按約定回內地,手尾也會很長,為求脫罪,把事情政治化,並將之搞得愈大便愈有利。正如同行關品方博士在友報所言,把事情搞大便可為自己建造一個金鐘罩,且他也確知,香港一些政客極有興趣為他服務,尤其是選舉在即。既有此可能性,他所說故事的核心內容我們便不能有所保留,但這並不表示一些細節全是謊言,例如他到過韶關的圖書館,此事無關宏旨,他若說謊便十分笨蛋。

 

  港人可否在港出版內地的禁書?按《基本法》的條文,這並無不可。事實上,在機場的書店或遊客常到地區的報攤上,此類書籍充斥於市,我偶然在書店也會翻看幾頁,但絕不會花錢買入並帶回內地,以身試法。這些書大都是八卦傳聞,繪影繪聲,作者有如身在現場,讀者似乎也只會抱著看八卦娛樂小說的心情讀這些書,中央政府似乎多年來都未有多加理會。不過,假中有真,真中有假,倘若某些涉及人事變化或軍事的內容竟有準確的部分,那麼中央的情報部門便必有興趣查清楚其消息來源是甚麼,外國的特務單位也會高度重視。「流料」無事,但「堅料」卻可能引來大禍。

 

  香港數十年來都是一重要的情報中心,一般人或許對此沒有感覺,但我在大學時便已知道。當時我在圖書館要負責「執書」以謀生計,每天都要把一、二呎厚來自香港美國領事館寄來的文件,放在大學圖書館的書架。這些文件都是與內地有關,電台廣播被逐字譯為英文,內地某位領導人說了個甚麼經濟數據,老美也立時記錄在案。中國改革開放後,數據大量公開,按理不少這些資料整理人會失業,但情況恐非如此,領事館的工作人員據傳聞是增加不少。

 

各國諜戰頻仍勿牽涉其中

 

  內地對情報是極為敏感的,我對此頗有體會。我在校讀書時,曾根據在圖書館可找到的美國國會及中情局所整理的一些數據,用定量方法估算過當時中國農業的生產函數。先師歷史學家何炳棣教授讀過該文後,認為「有點東西」,並去信給他朋友—後來當上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的馬洪,推薦他們出版,怎料馬洪回信,指出此文用上了中情局的數字,不能刊登,也許他們不知中情局很多數據是公開的(當然不是全部)。

 

  是否只有內地政府才會對情報特別敏感?年前有朋友介紹我讀一本由David Wise所寫的中美間諜鬥爭的報告文學,書名叫《Tiger Trap》。朋友對這方面很有研究證Wise在行內很有聲譽,調查認真。書中詳述美國的「強力」部門如何在民居中暗裝監聽器(這顯然是違法的),如何插贓,當中情色事件並不缺乏。

 

  我讀時頓感驚心動魂,因書中所述人物,有好些我都認識,例如當中的女主角,竟是我離開芝大後才入讀的師妹,她以香港人的身份可以入到當時國家主席的辦公室,美國對其大感興趣,據書中所說,她成了雙面間諜,當年案件在美國華人圈子中曾轟動一時。

 

  由此可知,我們雖大可要求事事依法辦事,但一涉及某些特殊機構,就算是美國政府也自有一套暗黑作業的方法,這些方法不是我們普通市民所能承受,港人最好不把自己捲入這類事故,香港也不要變成國際情報中心。

 

轉載自: 晴報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

更多雷鳴天下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回顧24 展望25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