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19-09-03

出版業保競爭 要懂創造讀者需求

  出版業銷售近年面對網絡的挑戰,網絡上的片段式資訊,佔據了不少讀者的時間。台灣出版集團「讀書共和國」總經理李雪麗接受專訪時表示:「一直不把市場衰退作為業務不好的藉口,其實市場衰退,還是要創造讀者的需求。」

 

讀書共和國總經理李雪麗相信市場出現變化不代表業務會衰退,無論是甚麼環境,只要有好的內容、合適的載體及銷售渠道,就能吸引讀者。

 

  她加入讀書共和國後,新品牌形象、推廣模式不斷出現,「推廣閱讀是大前提,有讀者自然可賺錢。」

 

  據去年台灣圖書出版趨勢報告顯示,台灣一年出版近4萬種新書,平均579人就有一本新書,僅次於英國的325人,居世界第二。然而,據英國出版商協會(The Publishers Association)發布的2015年英國書市統計,銷售額為44億英鎊(約416億港元),比同年台灣出版業產值高8、9倍。

 

  過去4年,讀書共和國旗下的出版品牌,由27個增加至43個,證明「創造讀者需求」的想法是非常可行。

 

小熊出版 找對的合作夥伴

 

  如何創造讀者需求?該集團相信,只要有好的出版人,去尋找出眾的寫作人,寫出讀者喜愛、市場需要的作品,自然能吸引讀者。

 

  李雪麗以「小熊出版」為例,現任總編輯8年前鼓起勇氣,在集團內自立新品牌,由1人品牌發展至今日的7人,營業額由包尾至今已躍升至第三位。小熊出版之所以成功,除了在不斷了解市場及調整策略下找對了讀者、創造了讀者的閱讀需要,更懂得找尋合作夥伴。如5月去日本與當地出版商談版權,就與山東的出版商一起去。小熊出版負責選書及翻譯,一來對方可分擔版費,二來又增加與日本出版商的討價能力。

 

  「我們是培育出版人,也要他們學會經營。」她解釋,集團以投資人身份提供起動資金,了解品牌的收支情況,但不會干涉出版人出甚麼書、印多少、聘請多少人。每個月會跟出版人開會:「做得好會替他高興,做不好會給他一些想法。如是否不應付那麼多預付版稅、不要簽那麼多作者。」她強調,集團會陪伴出版人一起走過每一年,但若出版人未有聽取建議,而業績又持續不好,錢很快會花光,那就證明他不適合,「看你是否想做一個合格的經營者,你的決定要自己承擔後果。」

 

內部競爭嚴重 彼此能進步

 

  集團所有新出版的新書,必先放在社長郭重興的辦公桌上。「社長容許同事犯錯,但要求同事有自己的想法。如想出版一本書,不要說因為之前某某曾經出版類似的書很成功,而是要知道這本書的讀者是誰、為何他們需要讀這本書、這本書在你的出版品牌下有何定位。」

 

  讀書共和國旗下有逾40個出版品牌,在出版風格及讀者群上,某程度上有重複。李雪麗坦言:「內部競爭很嚴重,我們不會做甚麼事情,相信一起競爭,彼此進步。」她舉例指,集團內可能有多個出版品牌同時競投某美國出版的暢銷書,競投價可能會因而提高。但集團不會為了省錢而做內部協調,只容許某出版品牌去投,亦不會洩露不同品牌的競投價。「它們都是獨立公司,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集團內有個小型圖書館,集齊集團過往曾出版的書籍,供員工借閱。「這會發現某品牌特別愛借A品牌出品的書,不久後可能出現類似出版建議。」關鍵是能夠從競爭、互相學習中一起成長。

 

調整策略 要看見集團名稱

 

  除了出版品牌各自努力,集團近幾年也在調整策略。「讓集團名稱被看見,在每本新出的書上,也見到集團的名字。」李雪麗解釋,品牌必須要有一個代言人,有助增加讀者及傳媒對集團的關注,郭重興社長是很好的人選,「只要是對集團有幫助的,社長都願出來做訪問。」

 

  在增加集團品牌知名度以外,更從集團層面推出「閱讀護照」,將不同出版品牌的讀者整合起來,結合成強大的力量。「這護照如香港的八達通,有儲值概念,讀者可以用平價買各出牌品牌的書。」方便了讀者,也吸引他們看更多不同出版品牌的書。李雪麗解釋這是新的「自營通路」,出版品牌直接與讀者互動、溝通,由於是先儲錢後選書,不會搶去實體及網上書店的生意。

 

Source: 香港經濟日報

第九屆「傳媒轉型大獎」請投etnet經濟通一票!► 立即行動

更多行政人員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出版業 #讀書共和國 #台灣 #讀者需求 #Reading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傾力救市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