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0/2018
走過烽火大地-伊朗:揭開波斯帝國古都的面紗,原來當地人生活很精彩!
今年9月,筆者踏上伊朗之旅。平日在傳媒上接觸到到有關伊朗的資訊、電視節目和媒體都給伊朗營造了一種危險的形象,聽到「伊朗」難免會有種距離感。但事實又如何?筆者在人稱「烽火大地」的這個地方待了數天,認真地用眼看、用心感受這個國家 — 伊朗人不是想像中的神秘,我沒遇見狂熱的極端思想份子,反而看到友善的臉孔。跟他們相處過後,發現他們普遍都開朗豁達、富有人情味、親切好客、大都不世故吝嗇,出發前的那些不安感即一掃而空,我對伊朗的觀感從此180度轉變。
的確,伊朗沒有西方發達國家那般先進,但也絕不算落後。伊斯法罕(Isfahan) 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城市,這裏沒有德克蘭或馬什哈德那些熱哄哄的人潮,但作為波斯帝國的重要古都,這裏擁有美輪美奐的世界遺產建築、可追溯千年歷史的市場(Bazar-e Bozorg)和自古流傳下來的工藝,既有文化氣息,又不失純樸的人情味,居民生活悠然自得。遊走在市場,筆者主動跟當地人交流,大家對我這個外地人相當熱情。走進時尚的咖啡店,我遇上了當地的女性,雖然伊朗法律規定女性需穿戴頭巾(hijab) ,但其實當地女性不如我們想像中保守,並非所有人都是一身黑色罩袍,反而會佩戴顏色鮮豔的頭巾,她們都愛打扮、講究穿搭、且親切建談。有別於一些中東國家,伊朗女性可以開車、可以上餐廳、可接受高等教育、更可與異性交談。
在旅途上,筆者到了當地朋友的家中作客進餐,使我有機會深入認識當地人。伊朗人生活步伐較香港人慢,但並不乏味,假期喜歡與三五知己到流行的咖啡店相聚,或與相約出來唱歌──當地的娛樂活動比較樸實,唱歌是伊朗老少的共通喜好,而歌曲多是中東的動人旋律。
作為波斯皇朝的古都,當地人喜歡到充滿歷史的迷人大橋底、廣場,甚至是皇宮聚腳。筆者在晚上到訪了伊斯法罕的三十三孔橋(Pol-e Si-o-She),發現他們碰上素未謀面的歌手時,大家點頭說兩句,便開始以接力對唱形式切磋歌藝,有如靜態版的「街舞戰(Street Dance Battle)」,十分隨性。我待下來聽了一會兒,淡黃色街燈為此情景映照出神秘情調,不知不覺間,我竟有一點陶醉、有一點佩服,心裏更隱隱有點羨慕。這種灑脫、悠然自得的簡樸生活,不正是我們曾幾何時追求過的夢想嗎?但我最吃驚的是閒談間,這些歌手說最愛的電視劇竟然是韓劇,原來他們的視野蠻廣闊,對國際的潮流也很清楚!當初,我以為伊朗人的思想有可能比較封閉,沒想到他們的生活也有多姿多采的一面。
伊朗也許曾經歷過動蕩的時代,但不代表現在仍是四處頹垣敗瓦,伊朗作為古代絲路的要道,處處也是輝煌的波斯帝國遺跡,還有伊斯蘭文化富麗堂皇的建築,筆者在行程中最震撼的地方,要數世界遺產的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 ,它是昔日波斯帝國的首都,在遺跡可利用最新的3D眼鏡,觀賞昔日宮殿繽紛浮華的復元舊貌,萬國之門、百柱廳等雄偉的建築和華麗的雕刻炫耀著帝國全盛時期的國力,規模之大令我不禁產生敬畏。
究竟伊朗是否「烽火的大地」?從今次的旅程,筆者看到的是大城市治安穩定,對比一些發達的歐洲國家,如意大利因治安理由有不少荷槍實彈的軍人在街上巡邏,給人局勢緊張的感覺。但我在伊朗的街上則鮮見這些軍警,反而在馬什哈德(Mashhad) 的聖陵看見人員手執「雞毛掃」指揮人潮,氣氛又不一樣了;而在意大利經常會遇到的小偷和乞丐,在伊朗則沒有碰上,據知當地的犯罪率並不高。伊朗人不是想像中的「戰鬥民族」,旅人抱著尊重文化的心情正常地探索文化遺產、遵照宗教禮儀到訪華麗的清真寺,大可安心的。
從自己親身經歷,體會伊朗的人情與文化,發掘伊朗不為大份人所知的一面,是這旅程最大的得著,亦是筆者所追求「不一樣」的旅遊體驗。
【你點睇?】媒體近日報道有關愛隊涉活動造假或誇大以滿足KPI,事件會否影響你對關愛隊的印象?►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