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18
醫患關係有甚麼潤滑劑?
這個專欄名為「知‧解醫學」,除了談談跟患者、家屬或讀者息息相關的醫療新聞報道或醫學研究報告手法外,也想談談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的關係,即我們常說的「醫患關係」。我把這個構想告訴一位認識已久的退休公立醫院腫瘤科醫生知道,他大加贊成,說:「如果醫患關係好,患者自會願意遵醫囑,治療效果更好,醫療投訴也會少一些。」但如何達到,說起來和做起來都不容易。
「你知道嗎,」他續說:「我覺得現在的醫患關係欠缺personal relationship。有些同業不贊同跟患者建立這種關係,他們認為面對病人時,應該愈抽離愈好,但是抽離的觀念很老式。
「舉個例吧,一個鼻咽癌病人來覆診,說這陣子經常流鼻血。抱持老一派想法的會這樣回應:『是這樣的了,鼻黏膜薄,其他鼻咽癌病人都是這樣的。』你猜病人有何感受?當然不是味兒。甚麼『其他人都是這樣』?現在是『這個病人』來看病,不是其他人。
「但若醫生重視personal relationship,他便會這樣回應:『讓我看一看。』然後檢查病人的鼻腔,才說:『因為鼻黏膜變薄了,比較容易流鼻血,不是甚麼大問題,不用擔心。』換成你,你也會接受這種溝通方式吧!為甚麼?因為這個醫生視眼前這個病人是獨一無二的,他不會用『人人都是這樣』一句話把病人打發掉,他會認真地先檢查『這個病人』,然後才下結論,這就是重視personal relationship的醫生會做的事。」
我十分贊同。我猜老醫生personal relationship的意思,也有從人本關懷出發,以人性化的角度促進醫患溝通的意思。
他這麼一說,連帶讓我想起最近因膝關節鎖死而去求診的經歷,正好呼應他的話。
那次覆診,主要是看X光檢查結果。戴著外科手術口罩的男醫生,露出上半張臉,架著眼鏡,有點像毛記電視的專家Dickson。他一開始便指X光片顯示不出問題,照不出膝關節有碎裂出來的軟骨,故此,我之前步行中途膝關節鎖死兩秒鐘,起因並非碎骨卡在關節裏。
我心裏嘀咕:「那是甚麼意思?難道就是告訴我這些而已?」其實,我心底裏極想知道怎樣避免再發生類似的情況,卻說不出來,加上過往採訪關係,知道X光檢查不能反映軟骨磨蝕程度,而他在診症過程中,一味強調已排除碎骨的因素,令人覺得這個醫生只想打發病人離開,頓時心生不滿。我說:「你已經排除碎骨這個因素,止痛藥我又不需要……」醫生這時把身子由面向辦公桌轉到我面前,還把雙手搭在他自己的雙膝上,正襟危坐冷冷地問:「那你希望甚麼?」
「我要轉介到物理治療!」
到了看物理治療那天,物理治療師問過病歷,便解釋我知道物理治療運動對退化性膝關節炎的重要。她說,每天做運動的目的,不在於修復軟骨,而是強化大腿肌肉,穩固膝關節,減慢磨蝕的速度,令它耐用些。否則,軟骨太早磨蝕殆盡,進而太早更換人工關節,也只能捱10年左右。以我的年紀,未到60歲便可能要動第二次手術更換,並不切實際。接著她便著我到物理治療床,教導我共10個強化大腿肌肉以及伸展大小腿肌肉的動作,還要我做給她看以加深記憶,附加一份小冊子回家練習用。
看她熱心非常,我便把之前看醫生的經歷說給她聽:「我只想知道日後如何避免步行中膝關節再度鎖死,但醫生只顧講看不到碎骨云云……」
她沒有打斷我,待我說完,她才開口,而她真是說出個重點來:「醫生每天要看的病人很多,時間有限,他們只能處理病人刻下的問題。像你的情況,膝關節覆診時沒有再鎖死,刻下便沒有問題要解決了。既然你想知道有甚麼預防方法,下次可以給他們一點提示,告訴他們你求診的目的在於此,他們便知道怎麼辦。」
聽了之後,我心裏立即舒泰了不少,一方面她讓病人明白醫護人員的思維及難處,另方面又提供了可行的方法給病人參考,而且出發點是為「這個病人」設想的。前文提及的老醫生聽到這裏,也說這位物理治理師真的做到了personal relationship的要點。
「高手!」他讚嘆一番之後說:「我常常講,醫護人員有時候只需要多花一點時間,解釋給病人知道,讓病人明白,便會免去很多誤會,絕對值得。」
本欄旨在集思廣益,內容謹供讀者參考,惟不能代替醫囑。如有疑問,宜與您的主診醫生商量,以得出切合您的治療方案。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