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3
【你愛shopping,我愛shopping】體驗式消費時代到了!如何突圍?
經濟日報主辦的「我最喜愛商場大獎」,今年己經去到第4屆,除「全港10大我最喜愛商場」,又有「全港25大我最喜愛商場活動 」、「最佳商場Facebook專頁」及「最佳商場應用程式」,越見有聲有色,深受歡迎。(先來個利申,有些都是我們客仔。)
香港地商場林立,行商場嘆冷氣更是香港人生活的一部分,你愛shopping,我愛shopping,到港遊客的Must,個個商場每週密密推出多項宣傳活動,卡通人物展、食品展、藝術展等幾乎全年無休,港女愛Selfie,「好得意呀,影低佢先!」,但是讓大家印象深刻的有多少個?
如今,消費行為已不再是單純的Shopping,消費者則越來越多重視購物時精神層面的滿足感,這使得受電商衝擊、遊客下跌的商場帶來了生存空間。在此背景下,行商場進入體驗式消費時代必將成為一種趨勢。
體驗式商業是什麼?
「體驗經濟」一詞一點也不新,是上世紀1970年由美國未來學學者Alvin Toffler在其《The Third Wave》中提出的,他認為:「繼產品經濟和服務經濟之後,體驗經濟時代已經來臨。」服務經濟的下一步是走向體驗經濟,商家將靠提供這種體驗服務取勝。
所謂體驗式商業,是區別於傳統商業的以零售為主的業態組合形式,其更注重消費者的參與、體驗和感受,空間和環境也更注重體驗性。商場在建築設計、空間品質、業態組合和經營、推廣模式上,更易於實現「體驗式」的要求。體驗式消費主要是人體感官的參與: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到了21世紀,再加上社交媒體及移動互聯網的體驗就更正。
比如日本大阪Shopping一級戰區梅田13年4月開幕的Grand Front Osaka,就是一例。梅田這區原本就已經很多逛的了,像是三越伊勢丹、阪急、大丸、Lucua、Hep Five等,現在又多了Grand Front Osaka,常常會讓我搞不清楚哪一棟是哪一棟。但這個新Mall跳脫了傳統商場裏面只有餐廳與購物的概念,有很多好玩可互動的高科技,是我近年大阪遊的重點。
我一到Grand Front Osaka就是先去北館的Knowledge Capital,見識見識日本的新科技,Knowledge Capital有六層樓,基本上裏面就是一堆高科技的發明,大小朋友都可以去接觸、體驗等,很多具有教育性的小遊戲。馬上Facebook, Instagram, Line(日本人用Line多過What’s app),針對中國遊客又廣設微信、微博。因為Grand Front Osaka太多新東西了,目前已經成為了外地遊客去大阪必到的旅遊目的地,開業第一年客流己有5300萬。
其設計思想不僅實現了商場與城市的完美結合,更加注重將項目設計為旅遊的目的地,商業、旅遊、觀光、社交互聯網生態等多功能相結合。
隨著互聯網及手機深入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舊的消費生態正在發生變化,在新的消費生態中,Shopping Mall、租戶、消費者三者的關係更為複雜及互動,消費者會更願意為體驗、環境、情感和服務埋單,透過輕鬆愉悅的購物環境,以實現對客流的集聚,從而形成一個體驗式消費的新生態。
日本著名管理學家、經濟評論家大前研一曾經有一本著作「低智商社會」,指出時代的發展似乎並沒有相應提高日本人的智商,反而使得他們的智商在逐漸衰退,大前研一指摘的是日本人,給日本敲響警鐘,質問:日本人你真的甘於成為低IQ社會中的一員嗎?
講得很精彩。香港人眼中的日本,只有Shopping?壽司?刺身?新宿的購物商場?Kawaii?讀一讀大前研一的高論,他說的,當然不止是日本。
商品是有形的,服務是無形的,而創造出來的體驗是令人難忘的。體驗經濟,這也恰恰是許多實體商業的逆境生存之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渴望得到體驗,愈來愈多的企業精心設計、銷售體驗。
奉勸各位商場的負責人、Marketers、推廣大員,不要老是你抄我,我抄你,年年月月都是卡通人物、漫畫人物、迪士尼、Hello Kitty,你唔悶我都悶。無錯,這是收視保證,曾經何時,Nokia、Kodak、Blackberry、TVB也獨佔鰲頭,稱霸武林,但後來如何呢?
【你點睇?】皇馬巴塞傳奇表演賽爆簽名會風波,26人買涉$20萬套票僅見部份球星15分鐘,你認為事件哪方須負較大責任?►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