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2017

靠吹出來的藝術成就

  • 費吉

    費吉

    中國文史哲學士,收藏家,古董商,英國戴維德基金會(Sir 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牛津亞殊慕蓮博物館(Ashmolean Museum of Art and Archaeology)導賞員,足跡遍及外國及香港拍賣場、博物館。國內宋代窰址考察團顧問,對宋瓷硏究獨具心得。曾師從已故上海博物館館長馬承源,現時為多個國內外私人收藏機構顧問,以及《古玩裏的金錢世界》作者。

    古董投資秘笈

    逢周二更新

  最近在街上碰到一個畫家朋友,他拉住我不放,跟我說何家英的畫也賣到三千萬一幅,嚇了他一跳,問我是不是造價造出來的。

 

  關於何家英的來頭、畫藝,網上的資料不少,摘錄如下:

 

  「何家英現任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當代工筆畫協會副會長、天津美術學院何家英工筆畫研究所所長、天津畫院名譽院長、天津美術館名譽館長。」

 

  關於他的藝術成就,有評論如下:

  

  「何家英年紀不大,至多『人到中年』,遠未到常規之成就定論的時候,但卻已有大量定評之論;不僅有定論,而且『好評如潮』;不僅『好評如潮』,而且至評極高;不僅至評極高,且多為重量級評論家所論!

 

  何家英是當代中國畫壇嶄露頭角的著名工筆人物畫家,被譽為『最有希望最有代表性的年輕一代畫家』。他著眼於中西方繪畫的相通之處,在兩者的契合點上參悟因革,尊重傳統而不束於舊範,問途城外而不流於追隨。

 

  他的創作高揚寫實精神,注重生命體驗。作品刻畫具微,佈置謹重,人物清麗瑩潔。他的寫意作品也能別創新意,含蓄、虛豁、自然大方。」

 

  以上這些說話是誰說的?原來是他的獨家代理人「浦君國際藝術中心」說的。

 

  當代藝術家找來一個獨家代理人推廣自己的作品,是大勢所趨,亦無可厚非,要留意的是「浦君國際藝術中心」講的說話是否中肯。

 

  何家英的作品最近幾年的拍賣價一直攀升,原因有幾種:

 

1. 他的作品被數目相當多的投資者、炒家看好,因此投入資金以便將來炒賣他的作品賺大錢;

 

2. 有真心喜歡他的作品的收藏家不惜以重金收購;

 

3. 有利益關係的人為他的作品造價。

 

  賣豬肉斷斤秤我早知,原來當代畫家的作品可以由顧客指定題材預訂,以平尺收費。這種藝術創作活動加入如此重的商業元素,銅臭味是不是重了一點?何家英是按客人要求畫畫的畫匠,還是自由創作的工筆人物畫大師?

 

  一個當代工筆人物畫畫家的一幅作品也以千萬元人民幣起計,怪不得已作古的齊白石的作品《山水十二屏》能以9.315億元人民幣拍出。

 

  明清官窰瓷器泡沫已經在爆破邊沿,當代書畫泡沫爆破的日子還會遠嗎?

 

何家英作品  來源:浦君國際藝術中心

 

  西方人物畫大師林布蘭Rembrandt van Rijn年少成名,惟半生潦倒是因為出生早了幾個世紀,亦錯生在荷蘭而不是中國大陸,否則以他對光與影遊戲之嫻熟,在當代中國大陸肯定能做一個大冨翁!

 

  最近保利香港又替堆塡區畫家崔如琢搞了一個「太璞如琢──崔如琢精品專場 [IX]」,十六幅堆塡區畫作賣出了十三幅,最便宜的是拍品編號1214《春深高樹綠成幃,遇雨寒泉帶雪飛》,成交價11,800,000港元;最貴的一幅是拍品編號1212《山澗曉雪》,成交價56,640,000港元,比起2015年以2.36億港元成交的《葳蕤雪意江南》相差一大截。崔如琢作品的成交價有多少水份,行內人都心知肚明。

 

  崔如琢比何家英畧勝一籌不在於畫藝,而在於他的商業頭腦。何家英找到「浦君國際藝術中心」替他找主顧;崔如琢自己經營自己的作品,還成立一個「如琢•婧•觀唐藝術品投資私募股權基金」投資、炒賣自己的作品,真正是肥水不流別人田。

 

崔如硺  《山澗曉雪》   來源:保利香港

吳冠中作品   來源:Mei-Shu藝術網

 

  2009崔如硺大肆批評吳冠中所言的中西結合的「混血藝術」為雜交藝術,雜交藝術就是雜種藝術。我橫看豎看《山澗曉雪》卻有吳冠中作品的影子,但畫的佈局密密麻麻、雜亂無章,與吳冠中作品疏落有致、充滿情趣的佈局,在藝術層面上相差太遠。

 

  崔如硺的作品《和平頌》曾隨神舟六號升空,他的作品又去過中正記念堂、俄羅斯展覽,更有日本陽光財團關口勝利為他自己收藏的崔如硺作品,將日本伊豆高原美術館買下來,改建成崔如硺美術館。

 

  他的一幅作品《山色蒼茫釀雪天》被清潔工人錯看成垃圾,丟去堆塡區。我稱崔如硺的作品是堆塡區畫作並無「貶意」,只是如實反影他的畫作的最終歸宿!

 

  崔如琢曾經放言「75歲作品價格上超過畢卡索,」我拭目以待,等著看關口勝利、虞松波、孫少文、黃文仔等崔如琢堆塡區作品大好友,如何將崔如琢堆塡區作品的市場價格推上高峯,超越畢卡索的作品。

 

  寫到這裡,我無料奉送一條好點子給「浦君國際藝術中心」的主事人,只要何家英願意站出來說一句「75歲作品價格上超過林布蘭,」可能便吸引到如關口勝利、虞松波、孫少文、黃文仔等大好友的追隨者,將何家英作品的市場價格,推上一個又一個高峯。

 

  在一個庸俗的社會,要保持藝術家氣質就算不會像林布蘭一樣,半生潦倒,亦不會像崔如琢一樣,當個面團團的大富翁。與其不上不下,何家英不如豁出去,厚顏無恥地胡吹大氣罷。

 

  何家英要明白一點:當今中國大陸社會,藝術成就是吹出來,不是畫出來的。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送禮活動浪接浪!想緊貼著數活動消息?即Like etnet 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

我要回應26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Comment

登入

發表回應

登記

成為新會員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經濟通立場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 Simon_L發表於 2017-12-28 03:50 AM
  • #24
  • 回覆 #23 無道王子


    艺术的价值必须通过市场承认,才有商业价值,商业价值反过来又作用在艺术家的声望上,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公平也罢,不公平也罢。梵高,常玉,都是死后才得到市场承认的,都经过了一个推荐(或炒作)的过程。比特币也是一个例子,只有通过反复炒作,被愈来愈多的人接受,才奠定了它的市场价值。虽然不是艺术品,道理是一样的。您说得对,很多好艺术家因为没有得到市场承认,作品缺乏商业价值。要想找出这些处于价值洼地的艺术家,必须独具慧眼,还需要一点运气。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無道王子發表於 2017-12-27 10:44 PM
  • #23
  • 其實我覺得唔只大陸,全世界的藝術都係靠吹出來,而且越來越商業化。很多時很多藝術作品不是差,只是那位藝術家沒人賞識或人氣不高而已。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zhaoan發表於 2017-12-26 01:38 PM via mobile
  • #21
  • 回覆 #19 Simon_L


    沒有比较,沒有伤害
    删去价目表上的银码,
    让時间去挑选地球村上出色的作品吧。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Simon_L發表於 2017-12-26 01:09 AM
  • #20
  • 回覆 #8 費吉(作者)


    何家英是50年代生人,属于文革后出现的画家。他的人物工笔,是传统与西画的结合,是一个雅俗共赏的画家。他的画,基本都是用心之作,产量很小,在市场上流通的也不多,价格高是有道理的。值不值得千万,市场说了算,呵呵。不排除有推手,但和崔如琢那样的存粹炒作出来的大气泡,是有根本区别的。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Simon_L發表於 2017-12-26 12:58 AM
  • #19
  • 回覆 #5 zhaoan


    中国书画艺术,宋画为高峰。明清及以后的文人画,在艺术理论上是独辟蹊径的。西方绘画要到19世纪印象派之后才有了脱离现实去抽象的想象及欣赏能力。像齐白石、吴昌硕、张大千、李可染、林风眠这样的近代大家的艺术,永远也不会过时。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zhaoan發表於 2017-12-21 12:18 PM
  • #18
  • 小弟, 何德何能.

    HEHEHE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GreatChinese發表於 2017-12-20 02:10 PM
  • #16
  • http://www.kankanwoo.com/?cat=208

  • 引用 #15 GreatChinese 發表於 2017-12-20 02:07 PM

    www.kankanwoo.com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GreatChinese發表於 2017-12-20 02:07 PM
  • #15
  • www.kankanwoo.com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zhaoan發表於 2017-12-20 01:13 PM via mobile
  • #14
  • 江山代有人材出,有成就当然不少。但社会上缺乏文艺风气,匡正辟邪,一般大众也不知如何欣赏辨别,习非為是。今天群邪乱舞,加上人富学不富,做就了这种市场乱局。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費吉(作者)發表於 2017-12-20 12:53 PM via mobile
  • #13
  • 回覆 #12 zhaoan


    部分古代畫家的藝術成就還是很高的,浪得虛名的其實沒有幾多個,不像當代有些畫家,如崔如琢,如何運筆都未學懂,唯有以手指作畫,名曰創新,實是藏拙。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zhaoan發表於 2017-12-20 12:08 PM via mobile
  • #12
  • 古代画家,个人成就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沒有所謂 罵与不罵。只是無耻之徒,混淆视听,混摸水魚,自古已.然。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費吉(作者)發表於 2017-12-20 10:16 AM
  • #11
  • 回覆 #10 zhaoan


    我指的是中國大陸當代畫家,你連古代畫家也罵,比我還斗胆。P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zhaoan發表於 2017-12-20 07:49 AM via mobile
  • #10
  • 中國大陸社會,藝術成就是吹出來,不是畫出來的。
    我只是比费先生更深切认同这一标题。HeHe此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費吉(作者)發表於 2017-12-19 06:36 PM
  • #9
  • 回覆 #5 zhaoan


    看來你對古往今來的中國傳統畫家並不欣賞。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費吉(作者)發表於 2017-12-19 06:32 PM
  • #8
  • 回覆 #4 瓷海


    不能完全否定何家英工筆畫的藝術成就,但我不會拿出一千多萬買他的作品。如果用一千多萬買一張畫補壁,市場上有太多選擇,如林風眠、吳冠中、李可染的作品。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Art Month 2025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