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13
異地高考公平夢
筆者港漂這些年來,每每回鄉碰到舊同學舊朋友,有一些問題幾乎必被問及,比如以下經典四問:
1.你在香港常見明星嗎?你見過某某某沒有?
發問者認為以香港的人口密度,撞到明星應該不難,事實也的確如此,以劉德華,陳奕迅被問及的次數最多;
2.香港人吃東西是不是都很甜?
筆者友人多為北方人,有著對於中國飲食「南甜北鹹」的理解;
3.香港房價多少錢一平米?
發問者對於香港樓價之高略有耳聞,但又不清楚香港的度量單位是「呎」,因此需要先介紹平方米和平方英呎的換算關係,又要介紹香港不同地段的樓價天差地別;
4.你的戶口遷到香港了嗎?
發問者將內地的戶籍制度,照搬到香港。
上述問題,最讓筆者若有所思的是最後一個。在內地,大到買房子、子女就學,小到辦證件、換工作,都受到戶籍制度管理,以至於不少人認為,香港也有戶籍制度,在香港居住也需要遷戶口。
中學時,有位從外省轉學來借讀的同學,雖然是義務教育階段,但他入學時交了一筆不菲的「擇校費」,而他每年交的學費也與其他同學多一倍以上。當升學考試即將來臨的時候,他還是要回到自己家鄉,參加考試。上述原因只有一個:他沒有本地戶口。
這樣的例子,在全中國不勝繁舉。一個在北京讀了三年初中及三年高中的孩子,他的父母在北京置業、納稅,但因為他們的戶口沒有及時落戶北京,處於懸空狀態,故被告知無法參加13年的高考,在北京參加不行,回到原籍參加也不行,惟有多等一年再做打算,浪費了光陰。
最近,戶籍制度引發的求學資格又成為討論熱點,是因為中央有意將「異地高考」作為改革戶籍制度的前哨戰,逐漸放開。要知道,在北京上海這樣的教育資源發達的城市,考生考上心儀大學的機會,比起山東河南四川這些人口大省的考生,大的何止數倍。同一學校同一專業在不同省份的取錄分數可能天淵之別。也正因為北京上海擁有得天獨厚的教育資源優勢,所以反對「異地高考」聲最大的,也是這兩個地區。
一項調查顯示,95%的上海居民都反對「異地高考」的實施,這會攤薄本地人的福利,哪怕這些所謂外地人在上海居住多年,有穩定的事業,作為納稅人為建設上海做出了貢獻。因為「異地高考」風波,這些外地人被上海人叫做「蝗蟲」。
多麼熟悉的稱呼,這正是部分香港人對內地人的稱呼。兩者看起來何其相似,都是擁有較多資源的一方,將新來者當做資源的爭奪者,因而產生排斥、厭惡甚至驅逐的念頭。這資源,在香港是樓、奶粉、醫院床位,在內地就是高考資格。
「異地高考」牽涉各方利益,引起軒然大波並不意外,但是其作為戶籍制度改革的前哨戰,勢在必行。戶籍制度已經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本國居民在本國土地上的流動,若再因為同樣的原因,讓孩子不能在公平的環境下得到同等受教育的權利,而任由資源一味向個別地區傾斜,長此以往,社會只會更加扭曲,資源配置愈加不公,窮者愈窮,富者更富。一個地區發展,絕不可能靠保護政策,而是靠開放的心態和寬容的胸懷,才能容納更多人才的進入。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