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處暑湯水】雙耳杞子素湯

【處暑湯水】雙耳杞子素湯

陳沛思
食療新意思

  「處暑了,意味著夏季要說再見了。」我說。

 

  「可是這幾天很翳焗,氣溫更是近來最高。」嘉賢說。

 

  「因為打風,所以天氣悶熱一點。可是打風過後,氣溫會下降,然後每下一場雨,溫度會再低一點。而且早晚都涼了。」我說。

 

  「立秋代表秋天來到,可是現在是風季,為甚麼下雨,但天氣反而乾燥?」嘉賢問。

 

  「因為秋天,能量和陽氣往下收,往下降,每下一場雨,能量、陽氣和水氣往下收斂多點。即將來的節氣,其中『白露、寒露、霜降』這三個節氣都是反映溫度下降。所以秋天清涼又乾燥。」我答。

 

  「那麼秋天應該要多吃滋潤的?」嘉賢問。

 

  「中醫談養生,當然要從黃帝內經找答案。《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這就是說秋天三個月,風急天高,天行肅殺之令。天地之陰氣慢慢增長,陽氣卻逐漸衰弱,秋風蕭瑟,氣候轉涼乾燥,萬物蕭條。秋天養生應以養陰潤燥為原則。」我說。

 

  「養陰潤燥?我想到雪耳,可以滋潤養顏。」嘉賢喜道。

 

  「你很聰明呀。雪耳性平,味甘淡,入肺、胃經,功效包括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益氣,補腦,強心;可以配合白背木耳煮成雙耳湯。白背木耳又稱毛木耳、黑木耳,性平、味甘,入胃經、大腸經,具涼血止血、活血補血,利五臟、清肺益氣、宣腸健胃,消痔通便等功效。兩者配合可以煲湯,針對肺胃。」我說。

 

  「然後加點瘦肉?」嘉賢問。

 

  「這次介紹素湯。白背木耳和雪耳基礎上,加入枸杞子。枸杞子,簡稱杞子,性平、味甘,入肝、腎經,能補肝腎,明目,秋冬天以補肺腎為佳。另外要適應天氣變化,脾胃不能忽略,因此再加紅棗和生薑。紅棗性溫、味甘,入脾、胃經,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的功效;生薑性溫、味辛,入肺、脾、胃經,功效包括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我說。

 

  「製作簡單。又是素湯,清清潤潤,讓我立即買材料吧。」嘉賢說。

 

  「可以待風球除下後去買。」我笑說。

 

雙耳杞子素湯

 

 

材料︰

 

 

  白背木耳1兩、雪耳半個、枸杞子5錢、紅棗5粒、生薑3片

 

製作方法︰

 

  1. 先把白背木耳和雪耳浸軟,然後撕成塊狀。

 

  2. 所有材料放入煲內,加入清水適量,大火煲滾後改細火,再煲1個半小時。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View comment ...View 4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