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運動常遇的問題】冰敷熱敷怎樣選? 物理治療師教你復原肌肉扯傷

【運動常遇的問題】冰敷熱敷怎樣選? 物理治療師教你復原肌肉扯傷

Oscar 治療師
都市痛症

  波友阿蘇在一次周末的排球友誼賽中,起跳時突然發現右小腿劇痛,無力起跳,結果負傷返回場邊休息。兩小時後已出現在我的診所,還好在星期六的下午,我仍會工作至下午4時許,可以為他進行緊急處理。

 

 

  幸好,瘀腫的位置是在小腿後肌的肌肉位置,而不是接近關節的肌始點(Origin),亦不是肌腱位置,或腳跟位置。若然這兩處受傷,復原就會比較麻煩了。

 

 

  單純的肌肉扯傷(Muscle strain)會有「紅腫熱痛失功能」,失功能是指肌肉失去本來應有的活動能力,例如阿蘇扯傷了小腿後肌,便會影響他跳躍和步行等動作。常見肌肉扯傷會出現在腰肌、大腿後肌、內收肌、小腿後肌等位置。

 

  「為何今次你治療不直接用冰敷?」阿蘇問到。

 

  這是很好的問題。在分辨了痛症所在之後,阿蘇只屬肌肉扯傷,而未至於扯裂或肌腱斷裂的情況。過度冰敷、限制活動及固定關節只會影響癒後的訓練及復原。國際間已有學術研究提出施行POLICE代替RICE於軟組織受傷的運動員上,P即保護(Protection),OL即最佳負重(Optimum Load)。如已在急性期控制炎症,再繼續冰敷只會令肌肉的回復過程較慢。

 

  「你在受傷時已自行冰敷了,現在腫和熱的問題已不多解決。不如在鎮痛和保持活動能力上著手,令你盡快復原,盡快『落場』。」我回答阿蘇。當他知道能盡快回到運動場上,他感到十分滿意。

 

  常有人問到扭傷應以冰敷還是熱敷?扭傷的治療方法分為急性期及慢性期。急性期時,受傷位置會出現紅腫、灼熱等發炎症狀,應以冰敷減少血管擴張;及至慢性期,當炎症徵狀消失,則適宜以熱敷,加速血液循環,令傷患較易康復。這個基本治療方法經常會運用在運動員身上。

 

運動後即以冰敷膝蓋,冰桶浸腳。(網上圖片)

 

  是次用上的冷凍噴霧只會令傷處降至攝氏4度,比冰敷來得溫和。而且其天然精油成分(松針油、橙樹油、冬青油),一來不是化學劑,二來不刺激皮膚,亦不會引起過敏。另外,其降溫的鎮痛功能可維持長達180至240分鐘。

 

  有效鎮痛後,便要在適當的保護下進行伸展及低強度的訓練,以便盡快回復運動水平。我會怎樣保護痛症部位?當然離不開使用Ktape或護膝那些工具。

 

  (下期待續)

 

下期預告:

 

  運動員經長時間訓練或運動後,下肢浸冰水可紓緩疲勞及恢復體力,冰水適宜浸在腰以下位置。因為冰水溫度大約在攝氏四度,若冰水覆蓋至運動員上身,會令內臟溫度下降,身體或因抖動而消耗體力。浸冰水最理想時間是五至十分鐘,反覆進行三次,每次之間休息約五分鐘。研究發現,此方法令運動員的攝氧量、肌肉力量等都回升得較快,改善新陳代謝,而運動員則感到睡眠質素有所改善,對體力回升有正面幫助。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