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絕非小兒科】扭傷久久未癒?懶理隨時變肌肉萎縮

【絕非小兒科】扭傷久久未癒?懶理隨時變肌肉萎縮

Oscar 治療師
都市痛症

  足踝經常扭傷的病者,多數都會久久不癒,並會發現足踝。關節變大變厚,而且小腿肌肉也會有不正常的僵繃,嚴重者更會令肌肉出現萎縮,踝部骨骼排列不佳,使得腿部的小肌筋腱(滑車)不能在良好的軌道上工作,甚或引發其他足部的不良問題,如足跟腳翻、足弓下陷等,這是後話。

 

  這類型的病人還有可能延伸出兩種問題,一種是受傷後關節固定太久,或者不敢活動,造成關節僵硬,這就必須花上數周的時間進行軟組織的鬆解,另一種是受傷的同時引起致慢性盤骨向傷側扭動,而未有適當處理,或受傷後的步態不正常引發致,向上延伸影響膝蓋、骨盆、腰部,而造成除了腳踝以外的身體核心結構偏位,所以復康運動對患者非常重要。

 

雖然足踝關節的活動只是背屈及底屈的動作,距骨需要在脛骨下前後移動及轉動,重覆性受傷後容易令關節活動轉弱 (網上圖片)

 

  在踝關節背屈活動時,距骨的形狀是較為寬大,引致的距骨需要滑出踝穴,還需要腓骨向外展及向後滑動令踝關節適當地開放,才能保證距骨繼續運動,以實現最大背屈角度,同樣道理,進行踝關節底屈時,距骨的滑動及腓骨的開合亦為重要。一般來說,距骨在踝穴內,大約可以實現30-40°的背屈範圍,與此同時,其他足部的關節也需各司其職,才使得整體足部的背屈服活動也為踝關節背屈運動額外貢獻了10-20°範圍,令下蹲、踏步發力這一類動作更加輕鬆自如。

 

  所以說,足部的動作靈活性仍是需要整個足部的多個關節作出協調,所以不能只著重足踝關節,復康上亦要關顧整體旳活動幅度。有些學者的復康概念更加認為牽涉的位置更加廣泛,下期待續。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