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腸鳴知多少】食飽肚子照打鼓,肚痛伴隨或患急性腸胃炎?

【腸鳴知多少】食飽肚子照打鼓,肚痛伴隨或患急性腸胃炎?

健康解「迷」

  都市人食無定時,當肚餓時肚子會發出「咕咕」的聲響,但有時候明明已飽餐,肚子仍一樣如打鼓般發出聲響,實在令人疑惑。有腸胃肝臟科醫生和中醫都表示,肚子有聲一般而言並非疾病,但如響聲頻密甚至出現肚痛等狀況,就恐會是急性腸胃炎等其他問題;而想減少肚子常發出咕咕聲,記住其中一項要訣就是「食不言」。

 

  餓到肚打鼓大家聽得多、講得多,究竟肚子因何會「打鼓」?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黎獻表示,平時我們不論進食、說話,甚至打呵欠等情況,都會把空氣吞落肚,而肚內有食物和水,當中包括消化液,空氣和液體會正常攪動;但由於空氣身體不能吸收,故在腸臟內蠕動時便會有聲,醫學上稱為腸鳴,「肚餓時因腸臟的蠕動頻率增加,因此聲音會較明顯;而當我們不是處於工作或運動等需集中精神專注時,也會較易聽到那些聲音。」

 

黎獻醫生

 

少吃奶類雪糕 助減腸鳴

 

  除了空氣吞落肚,食物原來也是可致腸鳴的來源。黎醫生稱,一些發酵性碳水化合物食物進入腸道時,因不易消化也較易在腸內製造氣體,因此想減少腸鳴情況,可考慮少吃奶類、雪糕、蜜糖、西蘭花、椰菜花和大麥小麥等,因該些都是發酵性碳水化合物食物。

 

 

  註冊中醫師曹瑋雯則表示,腸鳴一般頻率每分鐘有4至5下,但聲音不會太響亮,「醫生用聽筒就一定聽到」,只有當腸道郁動的頻率增強,才會較易聽到有關聲響;而除了因肚餓,當進食時及多說話也會吞入空氣,故也較易出現腸鳴的情況。

 

中醫曹瑋雯

 

  曹醫師稱,如只是偶然聽到腸鳴聲響問題不大,但若經常出現又非肚餓導致,中醫就會根據其他症狀作出區分︰如屬中焦虛寒者除了腸道有咕咕聲,肚子亦會感陰陰痛、大便有未完全消化的食物、面色也較為蒼白及手腳冰冷。

 

只發出聲響 一般屬正常

 

  另一情況則是脾胃虛弱人士,他們面色一般比較萎黃、大便易稀爛,平時雖易感肚餓,但食慾欠佳人亦易疲倦,「不過,如果肚子嘅聲音好響,甚至有肚痛同肚屙,就可能係腸道入面有菌,屬於急性腸胃炎,而非只是腸鳴咁簡單。」曹醫師說。

 

  黎醫生亦表示,一般而言腸道有聲屬正常,腸鳴亦只是現象並非疾病,毋須特別擔心。不過,如當出現如疼痛、嘔吐、食慾不振、體重下降甚至便血等情況,就恐會是其他健康問題,應找醫生檢查清楚。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