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瞓個好覺】低頭族容易「瞓捩頸」?中醫:常吹冷氣亦會中招

【瞓個好覺】低頭族容易「瞓捩頸」?中醫:常吹冷氣亦會中招

健康解「迷」

  夏日炎炎正好眠。但不論在任何季節,大家最開心在有覺好瞓之餘,也要慎防出現「瞓捩頸」。有中醫表示,引發「瞓捩頸」的原因有不少,而夏天多雨以及經常吹冷氣和流汗,更尤易出現有關問題,不論男女老幼都要留意。

 

中醫曹瑋雯

 

  提起「瞓捩頸」,相信不少人也曾經歷過。註冊中醫師曹瑋雯表示,俗稱的「瞓捩頸」中醫學名為「落枕」,其發病的主因包括操勞過度、疲勞、長時間對著電腦工作及看手機等,由於夜間血液循環相對較慢,故多於睡醒後發生,「『低頭族』尤易出現『瞓捩頸』,因他們頸部的肌肉長時間受到牽拉導致勞損,如再加上受寒,如被冷氣或風扇吹著背部,該位置的氣血就會凝滯,經絡就會出現『不通則痛』的情況。」

 

寒濕侵經絡致病

 

  曹醫師說,夏天天氣炎熱且多雨,身體流汗亦較多,假如出汗很多或被雨淋濕身體後,再走進冷氣間吹冷氣或風扇,寒濕就會侵襲經絡,影響血氣運行,較易出現「瞓捩頸」問題;除了受寒氣侵襲,睡覺的姿勢和所用的枕頭也有影響,當中不論枕頭太高或是太低,都會令頸部長時間處於牽拉的狀態,如此亦會出現「不通則痛」,「瞓捩頸」亦較易出現。

 

 「瞓捩頸」是甚普遍的病症,可於任何年齡人士身上發生,但曹醫師稱,以向她求診者所見,患者以30多歲的青壯年較多。不過,長者因本身頸椎會退化,故他們亦易感頸部不適;而家庭主婦雖不如上班族經常對電腦工作,但因不少家務如煮飯、拖地等也需垂下頭進行,期間的風險亦不容忽視。

 

  她續稱,「瞓捩頸」的症狀一般不會太嚴重,當患者的血液循環運行恢復暢順,痛楚和頸部僵硬感一般約2至3日會消失;但如痛楚持續多日仍未綬解,就應立即求診,因為如情況嚴重,「瞓捩頸」可引起的頸椎病會影響手部的活動能力,並會出現頭暈、頭痛等頸部牽拉過度影響,後果可大可小。

 

 

針灸按穴紓痛楚

 

 

  在治療方面,曹醫師稱以針灸的效果最好,「通常針1次條頸就郁到,1、2次即刻無事,唔使食藥。」她又說,如果出現「瞓捩頸」症狀情況又非嚴重,也可自行按壓手部一個叫「落枕穴」的穴位紓緩,該穴位位於手背第2和第3節手指掌骨之間,在掌指關節向後1厘米左右,「當按到感痛楚的地方,就一邊按一邊慢慢向左、向右、向上、向下咁郁下條頸,應該可以紓緩到一定痛楚。」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View comment ...View 4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